李贺《浩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

时间:2021-08-31

  既然人生短促,事物变幻,那么诗人对此怎样看,他怎样去回答歌人的劝酒呢?“不须浪饮《丁都护》”四句,回答了“身问谁?”这个问题,也回答了纵酒的劝告。不必在《丁都护》的悲切乐声中颓废消沉地狂放纵酒,世上的英雄本来无须什么主人。“买丝”两句承接“世上英雄本无主”而来,含有对求主的讽刺意味。要求主人吗?那最好就是找平原君了;可是平原君早已入土,当今已无“平原君”,只好致酒祭奠他啦。这里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希冀主人赏识,另一方面又不甘受人驱使,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他人身上。此外,这里也还包含对当政者不能任用贤才的深刻讽刺。这四句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和第一层次的气魄相呼应,感情如滔滔的江水,奔腾激荡,把读者引向诗人心灵的深处。

  人生确是短促的,和永恒的时间相比,简直是转瞬即逝。计算时间的漏壶不断地催迫着水滴向下走去;而年青女子浓厚的浓黑的头发,转眼之间就稀疏脱落,连梳子也承受不住了。光陰易逝,容颜易老,这是客观事实。如果让时光白白地过去,让秋霜爬上眉毛,白色替换了青黑,那是壮夫羞为的。男子汉、大丈夫是不会受人拘束、受人役使的。这里诗人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回答了歌人的劝酒。

  当然,诗人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很旷达,但他对于现实又充塞着满腔愤懑,以旷达的情怀表达愤懑的情绪,反而使人更觉诗人的激愤。从诗人的激愤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摧残人才的悲剧。因此诗人李贺在轻烟迷濛、柳条拂娇的春日郊游时,会突发慷慨悲歌。

  他激愤,但并不消沉,不是纵酒消愁,而是以一种傲岸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现实;他不是及时行乐,而是珍惜时光,不甘颓废。也正是在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下,所以诗写得感情激荡,波浪迭起。激愤的心情和明丽的娇春相辉映,傲岸的形象和神奇的色彩相交汇,形成震撼读者心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