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咏马

时间:2021-08-31

  李贺是唐代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是皇室的后裔,但到他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除了一个空虚的族望之外,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出身布衣的寒士。

  他聪敏早慧,七岁即能为辞章。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涅听了,未予置信,亲自到他家里考核。李贺援笔立就,竟如宿构。二人为之心折。自是名闻遐迩。

李贺咏马

  他每天骑着一匹赢弱的小马外出。后面跟着一个小书僮,背着古锦囊。路上偶然得佳句,随即写出放人囊中。到了晚上回家,再整理出来。累累成篇。他的母亲发现锦囊中竟有那么多的诗句,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新唐书》本传中评他的诗文:“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他抱着满腔热情,渴望一展所长,替国家尽一份力量,但遭逢不偶。他的父亲名晋肃,曾在四川做过一任小官,而且已经早死。可是,与他争名者却以此毁之:“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韩愈认为其说无理,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为之作有理有据的辩解,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就试。结果,终生困顿不得志,只做过一个时期的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等于后代普通人家婚丧时候的一个赞礼,情怀抑郁难舒,二十七岁就死去了。

  在李贺的诗作中,咏马的特多,径题马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马诗二十三首》,尤具特色。

  李贺原非咏物诗人,也不是养马、识马的专家。他名为咏马,实是写怀,借马为言,以马自况,表达他对于识才、用才的见解。对这一点,后人看得十分清楚。明代评论家曾益说过:“贺诸马诗,大都感慨不遇以自吟也。”他往往通过马的内心活动去表现它的际遇和周围环境。长歌当哭,为千古怀才不遇之士,洒一掬同情之泪。清人王琦注云:“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熹)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上一篇:关于李贺的简介 下一篇:李贺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