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用典故不是李白的创举(2)

时间:2021-08-31

  《别内赴征》第二首诗写道:“出门妻子強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来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从诗中传达的信息看,李白的妻子宗氏反对他下庐山入永王幕。《战国策》记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至家,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的一家人是势力鬼,待后来苏秦游说六国成功,身佩六国相印,全家人态度陡变,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李白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倘若我身佩黄金印荣归,你可不要看不起我这个庸俗的苏秦而不理不睬。”这里刚好是反其意而用之。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先生的封笔之作。这部著作问世于四十多年前,众所周知,那是一个中华学术荒芜的岁月。当时我还年轻,记得听到郭老出书的消息,心喜若狂,立刻跑到新华书店购买一本,连夜拜读。但读到此处,对郭老“反用典故应该说是李白的创举”这一论断却产生了怀疑,但苦于一时找不到反驳的依据。后来,我每逢读到唐诗,就特别留意反用典故的问题,总希望能见到比李白反用典故早的事例。十几年光阴倏忽而过。总算功夫不负我,在1988年初,居然找到这样一例。那就是跟李白同庚的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云:“王孙遊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即寒蝉)鸣兮,啾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说:“尽管春天的花卉已经自然凋谢,但山中的秋色仍然秀丽,王孙公子自可留居山中”。这显然是跟《楚辞·招隐士》唱反调,属反用典故。那么,王维的《山居秋暝》作于何时,是否比李白的《别内赴征》诞生得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上一篇:李白的一生 下一篇:鲁迅的涤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