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一》古诗原文及赏析(2)

时间:2021-08-31

【赏析】

  至德元年(756),李白在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璘的“勤王之师”中为府僚,他有意借此机会一展宏图,对光复大业做出贡献。谁料第二年李璘因为叛逆嫌疑,李白也被牵连入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监狱,次年(758)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乾元二年(759)才遇赦得释,返回浔阳。这年的秋天,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他知道李白入狱,但不知道已经赦还,他怀念李白,忧思入梦,先后写了两首题为《梦李白》的抒情诗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第一首诗的开头二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怀念好友李白的痛苦心情。“死别”,常使人“吞声”呜咽,悲痛欲绝,但那究竟是无可奈何的事。“生别”更使人牵肠挂肚,忧心忡忡,痛苦难言,尤其像杜甫和李白这样的至交。“常恻恻”表达了诗人忧郁惆怅的心情。“江南瘴疠地”四句,说明目前李白的身份是“逐客”,处境十分恶劣,再加上“无消息”,这就导致“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清人王嗣奭说: “不但言之忆,而以故人之梦,为明我相忆,则故人之魂真来矣。”这是对两句诗确切、细致入微的解释。

  “恐非平生魂”六句,写诗人与李白梦中相见情境和诗人的梦中思想活动。诗人疑心李白可能已不在人世,所以梦中“何以”、“恐非”不断地提出疑问。“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魂来”、“魂返”指梦中李白幽灵的来去,仇兆鳌说: “枫林,白所在(以浔阳言);关塞,公(指杜甫)所居(以秦州言)。”青,形容枫叶的惨绿色;黑,形容关塞的夜景深沉。这两句写梦中气氛,阴森惨淡,意境凄清,表现的是梦中景象,也反衬出杜甫无法排解的阴暗惨淡的心理。

  结尾四句,写诗人梦醒后迷惘的神思和焦虑的心情。“落月满屋梁”,时间到了后半夜,落月洒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这时诗人的神思已从梦中回到现实,刚刚在梦中见到的李白的影子,似乎依稀在自己面前,这时他的心情迷惘、悲凉。“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结尾二句,当代学者林庚认为:“这里隐然以屈原的流放以至死亡,暗喻李白可能的遭遇。”这种解释显然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