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漂泊着的李白(2)

时间:2021-08-31

  跟一个隐士学纵横术,这本身就是矛盾的。一个梦想成为宰辅之臣的人,青少年时却幻想着学道成仙,还想做一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任侠,这也是很不合常理的。后来李白时而想过问政治时而想隐退,就是深受其影响,同时也造就了李白带有纵横家(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而非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政理想。也正是这一不可能实现的政治理想,造就了李白的狂放与自信,也造成了李白一生的漂泊。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七二四),李白出了川,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最初当然是功名富贵,后来却也关心到民间疾苦),他“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诗人出川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何等的轻快,何等的潇洒!自此以后,诗人就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生活。

  诗人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梅,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酒隐安路,蹉跎十年”。以安路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这时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因此,在漫游中,他有时采取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毂,如向韩朝宗等人上书;有时则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直上青云,如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但诗人所做的这些活动可能没有什么收获,或者称之为失败也未必不可。

上一篇:怀念李白鉴赏 下一篇:李白年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