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新重点

时间:2021-08-31

  引言

  目前各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共选录了李白诗文39篇,这个数量居基础语文教材选录同一作家作品之首。这充分说明基础教材编者将李白诗作看成是最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典范诗歌作品。这种现象并不难解释。

  李白生活于唐朝最为强盛的开元天宝年间,他一生积极向上、顽强不屈追求理想,他的诗歌记录了他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反映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精神历程。学习李白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激励学生为理想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是培养学生人格心灵的最好篇章。同时,李白诗歌音韵和谐优美、语言流利晓畅、形象丰富生动、感情激昂饱满、境界雄浑开阔、想象新颖奇异,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中小学教材大量选入李白诗歌,正是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力的极大肯定。

  一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总结。无论是得江山之助的亲和之兴,还是以自然为宗的独坐之趣,亦或是无江海而闲的丧我之心,其好入名山游的生态学意蕴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诗人及其诗文本身。生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地球,从生态学的角度解读李白亲和自然的诗文,不啻是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李白一生热爱自然、亲和自然、回归自然,具有通过回归自然和拥抱自然来过滤自己灵魂的可持守的哲学精神。一是李白的足迹从南到北、从北到南遍于大半个中国,这对铸就李白亲和自然以使主体生命与浑茫宇宙结为一体的坦荡性格产生了重要作用,并进而创作出为数众多、卓尔不群的山水诗歌;另一方面,也为他得江山之助、借景抒情,以山川美景兴发豪情奠定了人生基础。二是李白的诗歌是“以自然为宗”的。诗如其人,诗品即人品。与诗品相对应,李白的人品或人格便是亲和自然。他所张扬的文化人格精神,深深地烙印着中国宇宙哲学、人生哲学的和谐意趣。三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对庄学“无江海而闲”进行了诗意表达,深化了庄学的“无江海而闲”的哲学意趣。我们面对工业化大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应该像李白那样从心灵深处体味享受山水风光的乐趣,在感戴宇宙恩赐的大千世界中提升人生品位,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谦卑地接受地球的馈赠,谨慎地给地球以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