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青体”让李白情何以堪(2)

时间:2021-08-31

  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青体”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价值。但是不是仅限于此,应该把评判的权力留给时间,那么若干年后,大家是否还能记得曾经有个“乌青体”,是否还记得他写了些什么呢?据说历史上最能写的人不是李白而是乾隆,他老人家一生写诗数万首,顶一部《全唐诗》了,若结集出版能出好几个大部头,可是没有一首能被人记住的,其产量之高与质量之低几乎不成比例,也算是另一个纪录吧。其实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昙花只有一现,而有些东西,岁月不能改其容颜。有些诗成于千年以前,但现在读来依然津津有味,常有新意,因为它们把语言文字和情感的美演绎到了极致。

  不能神化诗歌,但也别把诗歌庸俗化了。大家都能吟诗作对,自然是好事,可对诗来说未必是好事。你得承认,有些活不是普通人干得了的,要不然大师们都得去吃闲饭。

  有一种开心叫穷开心,有些快乐来源于无知,我只是很不理解那些叫好的人,这么多年的唐诗宋词背下来,纵然不会吟诗作对也该知个好歹了,除非你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乌青体”的出现对我们这样一个语言文字大国来说是一种悲哀。从诗经开始,我们的文学语言还没沦落到这般浅白的地步。数千年的积淀已经给诗歌筑起了足够高的门槛,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对这些经典足够的尊重,至少也该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清醒的认识,难不成还真想来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至于什么创新、先锋,过不了时间这一关,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