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4)

时间:2021-08-31

 (三)清新自然,明白晓畅,这是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和李白在创作上的刻苦努力、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李白很重视前代和当代诗人的长处,对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民歌尤为尊重,吸取其中的营养,锻炼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很多诗篇,因为语言的光彩而令人百读不厌,长久流传。李白的语言风格素来为历代学人所推崇,王安石对此有着很好的概括:“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在李白的诗篇中,许多诗句闪闪发光,引人留意且惊喜。初看起来,有些句子似乎很平常,像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毫不费力,未加推敲,但它的魅力却使你不能忘怀。若深入体会则会感到含义极深,韵味无穷。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中的精品,具有含蓄深远、韵味纯美、感情直率、语言流畅的特点。此诗也被收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中。从其创作构思、语言风格都可看出它受过前朝民歌的影响。南朝乐府《子夜秋歌》里就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诗句。这反映了李白从善如流的学习态度。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是李白的少数七言律诗中的一首。他受崔灏的《黄鹤楼》影响而做。李白在登黄鹤楼时,曾有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从中可见李白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的可贵精神。这首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音节流畅,意境深邃,语言极其精美。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这两首诗是仿照南朝乐府《子夜歌》而做的。李白继承了前朝民间诗人的语言艺术精华,在清新自然的诗句中塑造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写出了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做于天宝二年。据孟綮《本事诗》记载,当时李白正在唐朝宫廷任翰林供奉。时值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携杨贵妃一道赏花,命李龟年领梨园弟子唱曲。玄宗忽然说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李白的这三首诗,属于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体诗类,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但其艺术手法很高,词采华丽,韵律和谐。在表面的富贵浓艳、雍容典雅的诗句中,隐含讽喻之意。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运用语言的功力极高,他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不论何种题材、体裁,他都能信手拈来,蔚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