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所表达的情感(2)

时间:2021-08-31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鹿柴》和大散文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按理应静寂无声,但诗人一个“响”字,表现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的特殊效果。这就是动反衬静,相反却相成。

  朱自清《荷塘月色》指写月下荷塘那令人陶醉的宁静夜色。在一片寂静中,作者却写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一笔令整个画面更显得静谧了。试想:假如荷塘边正在搭台唱戏,能听到蝉声蛙声吗?说起以动衬静的手法,人们经常提起南朝五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和鸟鸣的动更衬得山林的幽静,的确写得不错,然而这两句诗却被批评家指摘为上下二句语意重复。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用谢元贞的一句诗“风定花犹落”与“鸟鸣山更幽”集成一对,使上句静中见动意,下句动中见静意,因而传为美谈。

  细细欣赏李白这两句诗“犬吠水声中”以动衬静,本来以李白的才情,刻意从风声、人踪、鸟鸣、花落等音响中凑足以动衬静的一联,绝非难事,但李白却从视觉的角度,写出生来娇艳的桃花,经过露水沐浴,在朝阳的金光照耀下,浓妆艳抹,逗人喜爱的图景:桃花带露浓。这是一幅静景,读者从中可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山林寂僻,人迹罕至。在车水马龙的烦嚣都市,何来这静美?----作者这里巧妙地为道士隐居生活的情趣作了铺垫,从句意上,上联写动,下联写静,相映成趣,内容也更为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