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嘲鲁儒》译文、赏析

时间:2021-08-31

  《嘲鲁儒》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嘲鲁儒⑴

  鲁叟谈五经⑵,白发死章句⑶。

  问以经济策⑷,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⑸,首戴方山巾⑹。

  缓步从直道⑺,未行先起尘⑻。

  秦家丞相府⑼,不重褒衣人⑽。

  君非叔孙通⑾,与我本殊伦⑿。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⒀。

  【注释】

  ⑴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

  ⑵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⑶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⑷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两句意为: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⑸著(zhuó),穿。远游履(lǚ),鞋名。

  ⑹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⑺从,沿着。

  ⑻“缓步”“未行”两句意为:慢吞吞地沿着直路踱着,未迈开脚步,宽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尘。

  ⑼秦家丞相,指李斯。

  ⑽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⑾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叔孙通曾到鲁地招集一批鲁生,为刘邦在秦仪的基础上重订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⑿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两句意为:你还不如叔孙通能顺应时变,和我本来不是一路人。

  ⒀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