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作文(2)

时间:2021-08-31

读李白作文4

  夜,没有喧嚣,一切,仿佛整个宇宙如死水般沉静。

  也许,我不应该入睡,今夜,注定了要穿越时空,与你想见。

  浩瀚的宇宙流动着美丽的繁星点点,一片璀璨,彩色的梦幻似乎已将所有遮掩,表面的.流光也许是眩目的,但当繁华落尽,皎洁月光照亮黑夜,洒在人间的那一瞬间,就都明白,撕开玻璃纸,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颗与众不同的心。

  五千年,起起落落,站在盛世顶端的,不是大唐的熠熠辉彩,而是你,浓缩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在剑气啸成的月光下,独饮那一杯愁断肝肠的清酒,酒虽清,却知其中苦涩滋味,只有你知道。

  也许我并不懂你,也许是懂你真的很难。有的时候,感觉你的什么故事我都不知道,但有的时候,你却离我那般贴近。近的好象就活生生在我耳边,讲述着那些轻纱迷离的历史,当我更想追溯时,却触摸不到你。多少次,当我为此焦急时,总有一个声音回荡,习惯就好。习惯,这一切似乎只是个梦,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梦到你,你是一个印记,就像你的诗,永远不会失去魔力,吸引着我。读你的诗,无论是什么,我总是喜欢,你仰天长笑,潇洒挥别锦衣玉食,将千金散尽,只为博得友人会心一笑。但当夜深人静时,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壶酒,一把剑,漫天桃花与你的泪一起撒下。我知道,那杯中酒,是千丝万缕的辛酸。

  终于,你明白了,那锦绣长安不是容身之地,那只不过是历史必然留下的所谓繁华,那里不属于你,因为仙人的家在青埂峰下。

  离开,是你的选择,是这选择,完美了你的一生,给历史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

  读你,只为更亲近你,只想更懂你。

读李白作文5

  酒入豪肠酿月光,绣口一吐半盛唐,千杯未醉影零乱,你自挥袖笑清狂

  ——题记

  翻看一页页历史书卷,我嗅到酒气与诗香,定是你这样的逸士,才能穿越历史长廊,散发馨香。

  狂——是你的歌。

  放荡不羁,你给后世留下一个鲜活的背影;自舞狂歌,你为东方染红一轮壮丽的太阳。你的足迹越过万水千山来到碧溪之上。百丈悬冰,阻隔你羸弱的扁舟;步履匆匆,你来到苍莽太行。积雪满山切断你前行的路线;你在蜀山话凄凉,无奈蜀道险又长;你在仕途跌跌撞撞,暗箭伤身不胜防。举头望明月,你却参不透孤清的月光。你翘首问笛赋,终止不住那思乡之情!鹳鹊楼台,你恐惊天上仙人;桃花潭上,你踏歌别汪伦,唱出另一番愁肠。

  时代赋予你礼赞盛唐,而你却把生命融进诗中,把岁月揉进诗里,一字一句,将历史的烛光擦亮!

  狂——是你的伤。

  你曾志在穹宇,一心飞翔,你也曾想驰骋整个盛唐。国忠研墨,力士脱靴,你饮酒人醉心未醉,世人称你酒中仙。你怀揣一壶美酒,任天子呼来不上船。你的每一次思想闪光,都会掀起人间千层浪。然而显贵不满你的锋芒。犀利的笔锋,终抵不住血剑刀光。昔日薄酒,今朝却烧灼心肠,谁又能解你的清狂,谁又能知你的黯伤?是收是放,情存一念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管他浮世千般变,只为一片冰心玉壶中!

  凄凄冷风,舞动你的青衫,在往事激荡的波光上,谁能辨出,你回臂抽剑那一霎那,究竟将谁刺伤。

  狂——是你的本性。

  纵使世态炎凉,却不忘那一壶薄酒,洗刷内心沧桑。烈酒在体内燃烧,酝成诗兴之光。别人吟诗助兴,你抒发一已清狂。借着酒酣胸胆,你谩骂世风的低下,宫阙腐败,容不下一颗赤热心肠。怀才不遇,你另寻方向,宫门深锁,你走出了院墙。莫愁前路无知已,长风破浪会有时。何不散发日边,清溪弄扁舟,不带一点行囊。你尽访天下名川,只携一支俊笔,妙手写出千古名诗,世人皆赞你的潇洒,惟我独赏你的清狂。

  来时轰轰烈烈,去时不留遗憾,谁又能这模样!世人误把清狂作轻狂,亵渎你逸士真肠,你不语,却用诗句,演绎你的潇洒,冥冥中点燃诗兴之光。

  用生命,诠释你的清狂,拂袖间,吹奏一支万年长!

读李白作文6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读后感《[原创]读李白《月下独酌》有感作文》。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