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阅读理解(2)

时间:2021-08-31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

  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

  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

  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答案(1)D E解析:D项2分,E项3分,A项1分;A项“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说法错,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项错在“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C项错在“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据原文“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可知,属无视限定、扩大范围。)

  (2)简析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淡漠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②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③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④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每点2分,答3点给满分)

  (3)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那一代最具“中国性”的文人?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参考答案: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所以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观点2分)

  具体表现在:

  ①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要葬于高地,遥望故乡。

  ②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

  ③投效政府,为国做事,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委会薪俸。

  ④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虽然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

  (阐发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