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艺术人生(3)

时间:2021-08-31

  1937年7月28日,北平陷落,梁实秋觉得自己早先的政论很可能招致灾祸,而且有朋友暗示他已经上了日军的“黑名单”,上上之策是逃离北平。可岳母已是年老体衰,不堪奔波之苦。他和程季淑权衡几日,决定他一人先走,待局势稍缓,再作打算。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这一别竟长达六年。 1943年春天,程季淑的母亲病故,当她和孩子们带着大堆行李站在梁实秋面前时,两人均泪流不止。正因为这一次的分别,自那以后的三十余年,无论天涯海角,两人始终相偕相行。

  偶遇知情老人

  在探访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说:“常有人来这儿看,当年梁一家人住,现在三十多户,但是大多数住户都只存东西。这间院子的正房是院中比较好的房子,据说是当年梁实秋父亲的哥哥住的。下面的厢房是梁家的书房,院落被多家拆改搭建”。他继续介绍到,“现在这个胡同外面的路与八十年代的有变化,原来的砖路已经变成柏油路了”。我想,这些应该是对老宅最好的印证了。

  女儿记忆中的父亲

  在梁实秋长女梁文茜的传记中回忆,“卧室里原是一张很大的木床,床上搭着很大的木架子,看上去像间小屋。这样的大床,原是当年江南农村流行的式样,不知怎么会搬入梁府,成了梁实秋的眠床。”

  屋后有棵枣树,迄今仍青枝绿叶。梁文茜说,“那是因为附近有个化粪池,使枣树长得格外茂盛。”后来,梁文茜之妹梁文蔷从美国西雅图来北京,从这棵枣树上摘下一棵青枣,还带着几片绿叶。文茜把这枣子送到父亲手中,梁实秋抚爱良久,曾写道:“长途携来仍是青绿,并未褪色,浸在水中数日之后才渐渐干萎。这个枣子现在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干皱的红枣的样子,却是我惟一的和我故居之物质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