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2)

时间:2021-08-31

  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感谢梁实秋先生的细心描摹,仅仅两句话,梁任公先生诙谐灵动的形象即跃然纸上。加之“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外貌,让人陡然而生钦敬之意。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在梁实秋笔下,宛如一场出神入化的艺术表演。吟诵《箜篌引》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以至于作者若干年后临黄河而“哀从衷来”了。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从梁实秋的描述中,特点可以概括为“投入”。他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这样的演讲,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可遇而不可求呢。

  梁实秋抓住鲜活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梁任公先生。出口成章,名词佳句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任公先生的口音,也成为梁实秋欣赏的亮点。梁实秋写道: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如此爱屋及乌的描述,可见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爱戴之深。梁实秋还写到任公先生的书法,写到先生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写到其他种种行迹,字里行间,通篇洋溢着追慕智者的深婉情思。

  梁实秋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情真、传神。情真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一位率真之人,质朴之笔,倾心描摹,描写对象和作者“相看两不厌”,遂成传世佳篇。本文传神之处在于诸多细节的捕捉。肖像、言语、动作、情态……经作者妙笔勾勒,任公先生的音容笑貌完整地得以呈现。  读毕此文,对文末作者的感叹“心有戚戚焉”: “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梁实秋借助一次演讲,给任公先生做了传神画像。睹像思人,品文怀远,读者诸君对任公先生和梁实秋这样的学者,能不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乎?

  诚如是,则不枉品读此文,亦不负我在此一番饶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