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忆青岛》(2)

时间:2021-08-31

  鲁迅谈梁实秋 “青岛是他布道的天下”

  曾有好多人建议鲁迅来青岛休养,都被他拒绝了。理由是:“青岛是梁实秋布道的天下,我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此语,足见梁实秋当时在青岛的影响力。

  梁实秋故居——何时君再来

  将一浴的海沙带回台北

  上世纪80年代,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曾托人辗转将一瓶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海沙带给远在台北的父亲梁实秋,那瓶海沙一直被他珍藏于床头,直至1987年离世。

  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的梁实秋在青岛总共短居了四年,然而,这座城市却给予他人生最幸福安逸的四年。

  1930年的鱼山路33号幽静芬芳,小楼也是同事朋友聚会的场所,那时教授们绝大多数单身,梁带家属程季淑,所以周末家里总少不了教授们前来蹭饭,闻一多、沈从文、孙大雨、方令孺,胡适三次来青讲学,也会加入其中,这里几乎成了“新月派”文人的沙龙,大家一起烤肉、喝老酒,程季淑则去大窑沟的菜市场买菜做饭。

  梁实秋还特地从北京买了烤肉的架子,再从山上拾松塔敷在炭上做烧烤,松香浓郁。他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家庭、生活中最幸福的四年。

  也是在这里,梁实秋开始了一项规模浩繁的“工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这是梁实秋对于中国文化的最杰出贡献。

  女学生来借两毛钱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除担任教学和外文系主任外,还兼任图书馆馆长。说到此就不得不提起一段有趣的轶事。

  当时,在图书馆担任管理员的有一名小说写得不错的女学生,到梁实秋家里聊天,临走时,突然对梁实秋说:能不能借我两毛钱?梁说两毛钱够买什么,给你一块吧。女学生却执意只借两毛。拿到钱后她转身蹦跳着走了。梁在窗口好奇地望着她进了楼下的小卖部,一会儿就拿着一包糖果出来,剥开一颗向半空掷去,然后张嘴恰好接住,满足地去了。

  这名女学生名叫李云鹤,就是后来的江青。据说,当时她买的是酒心巧克力,而那两毛钱也并没有归还。当时,将李云鹤视若女儿的赵太侔和夫人还曾教导她借钱一定要及时归还,李云鹤则委屈表示:“还过,但是梁不肯收。”

  据说,“文革”中,赵太侔和夫人都遭迫害而惨死。梁实秋晚年在台北,看到公审“四人帮”的新闻,才说起了此段轶事。当时他还半开玩笑地说,“幸亏后来去到台湾,否则,此命休矣。”

  青岛令人流连不忍去

  鲁迅没来过青岛。他曾说:“青岛是梁实秋布道的天下,我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据说,在青岛的时期,正是梁与鲁迅笔仗最为凶猛的时期。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则回应说,“我是乏走狗,但却不知我的主人是谁。”尽管口诛笔伐,但在课堂上对学生宣讲时,梁对鲁迅却是极其肯定的。曾有学生请他评论鲁迅,他在黑板上写下“鲁迅与牛”,讲的是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的自喻。

  曾有好多人建议鲁迅来青岛休养,都被他拒绝了,理由是:“青岛是梁实秋布道的天下,我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也足以见得梁实秋当时在青岛的影响力。

  梁实秋曾在一篇《忆青岛》的文章中写道:“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广,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足见他对青岛的热爱和留恋。

  青岛在他眼里没有缺点

  梁实秋在另一文章中则称青岛是“君子国”,还举了两个实例。

  有一次乘坐马车时,马车夫看到前方路面上有水管通过,就下车把水管举过头顶,让马车过去,绝不从上面碾压过去。他说,这在其他城市是绝对没有的;梁要离开青岛时,找房东结算账目,之前交了半年的房租给房东,实则只住了三个月,于是房东执意要把多给的钱奉还,梁不收。两人争执不下,最终,房东把钱买成了等价的礼物,到火车站送站时交给它,才算了结此账。此举则又让梁感怀不已,并愈加认为,这座城市简直没有一点缺点了。

  “我一生吃过的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第一次吃‘西施舌’(一种海鲜)是在青岛。”在梁实秋暮年的思恋中,所有关于青岛的追忆都是极其美好的,这也可以用以解释,为何在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组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同事朋友们纷纷离去之时,他却留了下来。又两年后,才在胡适的不断邀约中恋恋不舍地去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