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忆青岛赏析(2)

时间:2021-08-31

  梁实秋的青岛情结

  上世纪三十年代,来青岛的现代文化名人之多,可谓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其中对青岛感触之深、热爱之切者莫过于“二梁”(梁思成、梁实秋)了。梁思成即便在弥留之际仍对青岛的建筑萦萦于怀,不断地呼喊“别忘了青岛,别忘了青岛”。而梁实秋,据统计,自他1930年到青岛至1987年在台湾去世,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竟有六十多篇文章提及青岛。他认为如果要选择居住地或疗养之所的话,青岛应为首选。

  他在晚年写的《忆青岛》一文中,历数南北各地优劣长短之后说道:“我虽然足迹不广,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之所以做了这番推敲研究,是因为“我曾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安然退休,总要找一个比较舒适安逸的地点去居住。”非常遗憾的是,梁实秋的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青岛风光的美丽和气候的宜人给梁实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忆闻一多》和《槐园梦忆》中曾经提到,他是1930年应杨金甫之邀到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教书的,到后不久便雇辆马车观光全市,甚至到了崂山,“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我们不仅感叹,中国的大好河山真是令人观赏不尽”。

  在青居住后不久,梁实秋说“对于青岛的印象非常的良好,季淑尤其爱这地方的清洁和气候的适宜,与上海相比不啻霄壤”。工作之余,他常常偕妇携子到海边去铲沙、捉鱼蟹、洗海水浴,或者到第一公园和水族馆观光游览。

  梁实秋来青岛后首先是在鱼山路四号居住,一年后又搬到七号一栋新盖的楼房里,并在院子里种植了樱花、苹果和西府海棠。“樱花都是双瓣的,满院子的蜜蜂嗡嗡声。苹果第二年结实不少,可惜不等成熟就被邻居的恶童偷尽。西府海棠是季淑特别欣赏的,胭脂色的花苞,粉红的花瓣,衬上翠绿的嫩叶,真是娇艳欲滴。”

  梁实秋一家在青岛的生活是十分惬意的,工作也非常有成效,正如老舍在青岛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骆驼祥子》一样,梁实秋也在青岛开始了他著名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另外还翻译和撰写了其他作品。

  梁实秋对青岛的海鲜和时令瓜果情有独钟,并在《忆青岛》《雅舍谈吃》《西雅图杂记》等文章中多次提到。“青岛好吃的东西很多”“青岛的海鲜也很齐备,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我在大雅沟的菜市场以六元得鲥鱼一尾,长二尺半有奇,小口细鳞,似才出水不久,归而斩成几段,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腴美,从未曾有”。

  他还在数篇文章中都提及西施舌,“所谓西施舌,令人颇涉遐想……原来是一种相当大的蚌蛤,有三角形的一块小小的嫩肉,相当于足,把这块肉切下来,积数十块,入沸汤中汆之。这数十块嫩蛤肉在碗中漂浮在上面,色莹白,入口则软嫩异常,有特殊之风味”。

  在《雅舍谈吃?饺子》一文中,梁实秋又写道:“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浮着许多鸡油。大家已经酒足饭饱,禁不住诱惑,还是吃得精光,连连叫好。”

  在梁实秋看来,青岛是山好、水好、吃好、住好,而且人也好,“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

  在《忆闻一多》、《忆青岛》中对于“人好”也有细述。如“一多来自武汉,武汉的脚行车夫之类那股气焰他是深知的,我在上海住了三年,上海的脚行车夫之类那个风度我也是领教够了的”,而“我初到青岛看到人力车夫从不计较车资,乘客下车一律付与一角,路程远则付二角,无争论者。这是全国没有的现象……青岛市面上绝少讨价还价的恶习。虽然小事一端,代表意义很大。无怪乎有人感叹,齐鲁本是圣人之邦,青岛焉能不绍其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