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分析(3)

时间:2021-08-31

  比如说在作品《离婚》中的张大哥,他是一个北京社会中半新半旧、刚可温饱的中层市民代表,在腐朽官僚机构做事以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为使命。因为离婚意味着破坏既成秩序,而张大哥的人生准则则是调和矛盾,凑合过日子。张大哥的思想是保守、封闭的,甚至在自然景观上也是非常狭隘的,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世界的中心是北平”,“除了北平人都是乡下人,天津、汉口、上海,连巴黎、伦敦,都算在内,通通都是乡下。张大哥知道的山是西山,对于由北山来的卖果子的都觉得有些神秘莫测。最远的旅行,他出过永定门。”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他从不得罪人,待人处事的原则是:“凡是经小筛子一筛,永远不会走到极端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一辈子被人尊敬,没得罪过任何人。因而他的人情和好心虽然也给别人以安慰,但同时也在客观上助成了小赵的作恶,按照他的敷衍与折中只能使这社会更加黑暗。后来他的儿子却因“共产党”的嫌疑而被捕,他只有绝望的哀叹:“我得罪过谁?招惹过谁?”张大哥没了儿子就如同没了天,儿子回来了,他似乎又成了世界的轴心!文章的结尾随着小赵被杀,张大哥复活,一切似乎又轮回到了起始。张大哥的天平又开始运营了!离婚?在张大哥的左眼看来,那是罪过,是恶魔,要不得。生活又归于平静!以张大哥为代表的这一类的老派市民,他们有着为了维护自身的私利,使自已能够在夹缝中求得尽可能平安无事的生存的一种本能。

  1929年于英国写成的小说《二马》中,老舍也塑造了一个旧派市民的形象:老马。那是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他做什么事都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好歹活着吧!混吧!混一天又一天”。在异国情景中刻画的老马,更加突出了中西文化对照之下这种“国民性”的荒谬之处。老马是个不折不扣的“财迷”、“官迷”。他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他把高官厚禄,妻妾一群,儿女又肥又胖。”作为生活的理想,他完全不理解英国老年人在事业上的追求,认为“洋鬼子不懂得尊敬老年人”“儿女都挣钱,老年人还受累啊!真不明白鬼子的心是怎么长的”。“下雨不出门、刮风不出门,下雾不出门。”这“三不”使他成为伦敦的第一闲人。他来伦敦继承哥哥的古玩店,却无心经营。最终这场故事以悲剧告终——小古玩店倒闭。在这篇小说中,老舍特意把北京味十足的地道中国人放到异国情景中去刻画。在独特的视角下,把对中国国民性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英文化的对比中作者本着“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努力查找两国文化的差距,虽然在表现民族受歧视的同时也“不客气地批评了英国伦理文化中狭隘的岛国观念和狂妄的殖民意识”《二马》既达到了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深刻批判,又努力探索民族振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