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美学新论

时间:2021-08-31

  导语:老舍散文是对既往散文的审美创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和深广影响。

  一

  老舍作品博大精深,其作品思想性强,内涵特别丰富,认真研读老舍散文,你会发觉老舍散文的确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

  首先,老舍散文具有极强的人民性,老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散文几乎全部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思想的作品,人民性是老舍创作的落脚点,他的散文所写人物,有心系民族安危的大政治家、文学泰斗,也有战士、车夫、老妪、儿童,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老舍可谓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这就是在老舍散文集中有那么多祭文的缘故。哭白涤洲,祭何容,悼王锡礼、许地山、赵玉三、罗常培、梅兰芳、郝泰臣,等等,而这些悼念的文章都真实地记述了老舍跟以上这些人交往的事实,以及他的看法。

  其次,老舍作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包括散文,其思想内容皆是歌颂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他从内心深处感觉共产党好,是共产党救了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不仅歌颂共产党,而且歌颂新中国的主人公――工农兵,所以他的散文尤其具有歌功颂德的味道。当然,老舍也不是一般化的歌功颂德,他的作品艺术特征十分明显,具有很浓的美学风格,他将歌功颂德的政治目的巧妙地蕴含于他的作品包括相关散文之中。

  最后,老舍的散文“真”。这是老舍散文的魂。老舍散文的“真”,可概括为事真、情真、义真。事真的另一层含义是写出自己知道的感受最深的事,这就是老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老舍本人胸襟高阔,舍己为人,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像一根大弦,从天上到地下,谁能跟这根“弦”共鸣呢?只有那些为时代、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人。老舍散文不仅生活化,而且在原生态的生活中挖掘出丰富的哲学道理,其不少散文在叙事后加上自己的感受,并且追求一种哲学理性,从而使其散文思想内容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