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老人与海》读后感4

  英雄不一定是有许多功绩的人,但他却一定是很会为自己努力的,且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人。提到英雄,我想到了海明威。“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他在其“最精彩的”、“短小但不渺小的杰作”《老人与海》中诠释了什么是英雄,而这句话成了所有“男子汉”的精神追求。

  我想到我自己。自从步入初三,心中多了一份愉悦和惆怅。最近总会想到以后的日子,许多人可以努力三年进入名牌高校,而三年后却无法步入大学的门,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他们“变质”了。我思考了许多,当我第一天跨进中学大门的时候,心中满怀抱负,一副誓必成功的样子,时值今日,我依然如此,不是因为我太过自信,只是我相信,人该对自己有信心。因此,我为追求梦想,“牺牲”了所有,就只为成功!回头看过去的点点滴滴,辛酸苦辣甜,一切都不再是曾经所以为的痛苦了。

  三年就快过去,我为这追求奋斗三年,如果我成功了,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踏上“另一趟奋发的旅程”,那我一定会继续奋斗,奋斗到底——我不怕辛苦,我也不怕变质!

  如果我失败了,就像书中的老人奋斗了那么久,却只能在回到岸边之际,带回“一架白骨,一条残破不堪的小船和一个精疲力竭的身体”,那我也不会怨恨什么,我会认为那是一个悲壮英雄的凯旋。

  人的一生就该是奋斗的一生,与天斗、与地斗、与生命斗、与自己斗。英雄可以生活平庸,但是骨子里却要有奋斗、坚持、不畏的意志。即使最终的胜利果实被无情地抢去,也不放弃希望,而是平和地接受事实,计划下一次的出海。

  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老人与海》读后感5

  我合上书,躺在床上,想着一个问题:老人为什么会失败呢?此时正是中午,却轰隆隆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它伴着我的思考,我听着它的声音,看着书。我好像知道了答案……

  与其说这本书所写的是一场悲剧,不如说他写的是老人捕鱼计划中出现的一个失误,老人在实施他的捕鱼计划时的努力众所周知。他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努力,也很顽强的坚持到底。可是,他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老人说的那样,如果他把那小男孩马诺林带上,他可能就可以带些鱼肉回去吃掉或者卖掉。首先,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可能会钓得更多的鱼。第二,多一个人,他准备的器具可能就会多些。那孩子可能会让老人多带几把刀,后面的鲨鱼就不可能会吃光了肉。第三,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如果另有人保护鱼肉,对老人不也有利吗?第四,最后的鲨鱼群来了的时候,如果老人有刀,而且身边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帮助,那么干掉这些鲨鱼不是问题。孩子的视力肯定比老人要好,他能看得清楚,并快准狠的打击它。

  可是老人选择了依靠自己,尽管失败了,但也证明了他的坚强,这本书也就是突出了这一点。结局对作者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把这个故事换成人生,似乎结局就显得十分重要,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就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虽然他努力过,奋斗过,但一个人单打独斗成功确实难,成功的也少。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团体的力量可以无限大,只要团体成员互相配合,就会有一些一大于二的事情发生。比如最近华为开发出5G并应用于手机。全球都在抢购5G技术。5G不也是华为上万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几奋斗年的结果?就算有一个天才甚至鬼才想开发出来5G,他一个人能行?几万名普通科技人员以及几十个科学家却能弄出来。的确,他们中每个人自身都不是天才,但几万人在一起,综合实力比天才强了不知道多少。包括华为备份事件,那么多备份,不也是很多人团结一心才作出来的吗?所以说“团结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讲究要团结协作,但团体总免不了矛盾,这可是个致命的东西。友谊的小船就因为矛盾才说翻就翻。“千人同心,则有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说得好。当初苏秦的“合纵”之法为何不成功,还不是因为六国的军人和帝王心不齐,否则他一个秦国还能一打六?我认为避免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个主义太强。有时候个人主义太强,认为团体都必须跟着自己走,没人反对才怪了。举一个我们球队的例子,我们球队就有那么个人,仗着他球打得好,自认为是老大,只准他欺负别人,不准别人欺负他。他又人高马大,我们都不敢惹他,只好憋着:另一位队友好几次在被他欺负后在我耳边说,vvv是傻子。所以他在我们心中只有威没有信,自然不能带领球队获得成功。

  在团队里,我们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因为有其他人就放松。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团队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图团结一致,不断进步。

  我相信,在人生中,一加一可以大于二。一个好的团队,不管怎么说,都能在人生的成功之路上拉着你跑一段路。

《老人与海》读后感6

  在寒假里我看了《老人与海》这本书。这本书写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都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这就是《老人与海》的故事。他告诉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像这位老人那样不惧怕任何困难,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与困难作斗争。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并且会一直激励着我。

《老人与海》读后感7

  《老人与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书中讲的是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我在想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但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单论输赢,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