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何方

时间:2021-08-31

  关于《兰亭集序》人们有着极大的关注,那么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何方 呢?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知道吗?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书贴中每一个之字都写法不一,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然而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不知下落何方,且真迹是否存世都不确定,不过有人说真迹在唐太宗墓里。

  珍藏寺庙衍生几多典故

  王法极法号智永,他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尤工草书。据传,著名的“永字八法”就是由他所创,他所写的《真草千字文》也一直流传至今。

  智永在浙江绍兴的云门寺出家,云门寺的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因智永及其侄子惠欣都曾在这里出家为僧,且二人都为书法大家,所以云门寺曾被赐名为永欣寺。智永在云门寺驻寺临书30年,留下了不少与书法有关的传说。

  据说智永练字时,笔头秃了,就取下丢进一个大竹筐。时间一久,积了整整十大筐秃笔头,智永便在寺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埋在土里,砌成坟冢,称之为“退笔冢”,这就是“退笔成冢”典故的来源。由于智永的字写得好,前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络绎不绝,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铁门限”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兰亭序》的真迹,一直被智永珍藏,临去世时将其传给弟子辩才。辩才博学多才,精于琴棋书画,尤其精于书法。他得到《兰亭序》后,十分珍视,秘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专门用来珍藏《兰亭序》。

  那时的皇帝正是唐太宗,酷爱书法艺术,对王羲之的墨宝更是情有独钟,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唯恐失却。他先后三次将辩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同时询问《兰亭序》下落。但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辩才只是装憨作痴,推说自己侍候先师智永时确实见过《兰亭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唐太宗无奈,只得改派监察御史萧翼去智取。萧翼是梁元帝萧绎的曾孙,为人狡黠多诈。他向唐太宗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要公开派他去,二是请唐太宗借给他几件“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迹字帖,以便见机行事。唐太宗欣然答应他的要求,由此上演了一出“萧翼赚(编者注:诳骗)兰亭”的活剧。

上一篇:兰亭序集是谁的 下一篇:兰亭序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