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⑹ 信:实在,诚。

  朗读第一段。

  2、讲析第二段:

  (死生)之痛:

  思考: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逐层阐述的?

  第一句:

  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

  ⑴ 与:结交,交往。

  ⑵ 俯仰:社会人事周旋应酬。

  第二句:

  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

  ⑴ 或:有的人。

  ⑵ 晤言:对面交谈。

  ⑶ 因:就着。

  ⑷ 放浪:放纵无拘束。

  第三句:

  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

  ⑴ 趣:通趋,往,追求。

  ⑵ 曾:竟,乃。

  ⑶ 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⑷ 之:往,到达。

  ⑸ 系:附着。

  第四句:

  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

  ⑴ 向:以前。

  ⑵ 俯仰:时间很短。

  ⑶ 犹:尚且。

  ⑷ 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 况:何况。

  ⑹ 修短:寿命长短。

  ⑺ 期:至,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

  朗读第二段。

  3、讲析第三段:

  (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

  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

  ⑴ 若合一契:(古人兴感之由)象符契一样相合。

  ⑵ 不能喻之于怀: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为何叹息悲伤?)  第二句:

  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

  ⑴ 固:本来。

  ⑵ 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体。

  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第三句: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

  由:通犹,如同。

  第三、四句:

  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

  ⑴ 述:陈述,创作。

  ⑵ 所以:的原因。

  ⑶ 致: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