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文学剧本《草指扣》的评析

时间:2021-08-31

  早在90年代末,刘庆玉创作的公安题材长篇小说《真心英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就产生过一定影响力,其作品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写作风格健康向上,充满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和审美内涵。近来,刘庆玉根据王向明的长篇小说《平时的梦想》改编成的电影文学剧本《草指扣》,讲述了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闯荡中,坚持善良助人并被他人所帮助的感人故事:河南农村少年丁少华立志当警察,高考上线但因父亲行政拘留,政审没有通过,未被警察学校录取,农村少年警察梦破灭。面对残酷的现实,丁少华决定放弃复读重考,毅然进城,靠卖煎饼、做苦力,养活自己,并勇于扛负起学习和生活的重任,凭着坚强毅力和勇敢善良,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从警梦,并在社会的闯荡中,体味了艰辛,磨砺了意志,收获了爱情。

一、多重社会现象的揭示

  警官作家刘庆玉在剧本《草指扣》中描述了多种当下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首当其冲写到的就是像主人公丁少华这样从农村来到城市闯荡的青年人,他们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没有文化的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获甚少;而从高校毕业的农村年轻人,即使从事白领工作,却因为背负着农村家庭生活包袱,就像城市“蚁族”艰辛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每个人各自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所走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蚁族”并非一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他们只是面对各种现实选择与利益权衡,作出相对最不坏的选择。这群人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打工、挣钱、活命就成为他们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剧本中农村少年丁少华,一门心思想上警察学校,因为父亲打架闹事被拘留过,从而政审不通过,破灭了他的警察梦。而坚定的丁少华不愿意选择普通的本科学校上学,而是决定挑起贫困的农村家庭重担,毅然决定和同村最好的伙伴韩子山去城市打工赚钱讨生活。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怀揣梦想的丁少华刚来到城市就发现被自己最好的兄弟给欺骗进了“传销”组织。

  剧本中揭露当下社会“传销”的丑恶,描述了传销组织天天吃稀饭咸菜、限制人身自由、无时无刻不洗脑的非人生活。这也是主人公丁少华刚刚步入城市闯荡所栽的第一个大跟头。少华从传销组织中解救出来后,遇上了好心的摊煎饼的李大婶,通过婶子讲述,我们又看到作者揭示了当下年轻人“啃老”的社会现象。李大婶的儿子,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大学生,每个月下来挣下来的工资,非但不能养活自己,反而来向他的母亲讨生活费,并且嫌弃母亲卖煎饼的身份。相比之下,农村青年丁少华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自食其力,减少家庭负担。“啃老族”是非常让人看不上的。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社会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严峻的现实是,众多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而且坐吃老人们微薄的养老金。“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比如社会、家庭、自身等,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家长或孩子。但“啃老族”这个群体及其可能引发的系列问题,确实让人忧虑。

  此外,剧本中主人公的感情线也是本剧的重要描述的一块,虽然少华和凌菲是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一对,但两人却因为各种误会而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而剧本中的林巧儿作为城市里大学生,家里的条件又好,却看上了来自农村这一社会底层的大学生——丁少华,并且利用父亲教导主任职务之便帮了林少华免除处分等忙,最终和丁少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二者的结合,也正是当下为社会所热议的城市里的“孔雀女”和山沟沟里的“凤凰男”结婚的热点现象。

  虽然林巧儿非常爱丁少华,但来到少华的家乡见到他的父母时,看到丁母用脏兮兮的手为她夹菜,剧本中写她“突然哇地一声要呕吐”,而当巧儿在少华家的厕所里看到两头猪在围墙边上时,简直吓掉了魂,拉着少华说:“少华,我实在受不了了,咱们回去,明天就会!”这一场景真是活脱脱和今年春节在网上刷屏的一则新闻“上海女孩同江西男友回家过年”不谋而合。新闻中这个上海女孩过年去男孩的江西老家,不仅卫生环境不好,晚饭更是食不下咽,最后忍不住连夜逃回上海,还上网吐槽一番。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这的确就是横跨在凤凰男和孔雀女之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剧本的最后,少华在工作中被误会只是一个导火索,林巧儿对少华家庭的嫌弃和少华在巧儿父母面前长期有抬不起头的感觉才是两人关系最终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最后,丁少华的这句话“有的婚姻容得下两个家庭,有的婚姻只容得下两个人”,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凤凰男和孔雀女结合的种种阻碍。

  剧本写到最后,主人公丁少华在如愿当上警察后,善良的本性也是促使他不顾一切地去帮助需要他帮助的人,结果社会的舆论见风就是雨,记者拍到丁少华用警车搭载穿黑丝的妇女,就立马上传到网上,主观上认定他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他作为警察的身份,最后主人公只好含泪辞职,以证自己的清白。这个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是揭露了当下社会有不少无良记者为了自己新闻的收视和火爆,顾不上探寻事实的真相,而一味地为追求吸睛率而大肆传播不经调查的所谓新闻,造成舆论影响,从而伤害到事件中人的现象。剧本中所描述的这一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当下社会所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