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季老从情、理、法的层面解读出人生的秘籍。《谈人生》讲,人要紧的是做到“清心寡欲”,“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如今社会充满了诱惑,没有钱的追求金钱,有钱的寻求刺激。苛求“无欲”,不太现实,做到“寡欲”就很不错的了。愚领悟,“寡欲”就是要用政策和法律、或者乡规民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依靠工薪或力所能及的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报酬,这是能够做到而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违法的事大多不会冒险去做,如何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的。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在家庭成员之间,要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之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生活琐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就只讲情别讲理了,要学会“难得糊涂”,谨记从心所欲要不逾规矩,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除了降低欲望,还要学会控制脾气。毛主席当年诗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多恳切啊!奉劝同龄人切莫以“老有理”自居,“成熟”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要明白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偌大的一个社会中生活,倘若把某件事、某个人单独来看,或许是庸俗的、自私的,甚至是不齿的,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一时产生消极、怨气或痛苦情绪是人生观的外在溢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光就近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幅向上向善、旅居福地绚丽蓝图即将绘就;不妨眼光放远一点看,就会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黄河奔流不歇息,整个社会不停地向文明迈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界本身好像一幅苏利科夫的油画,凑近看到处是杂乱的笔触,肮脏的色彩,满眼灰黑,乱七八糟,只要你退一步看,才领悟出这幅画是多么壮丽、和谐,那些脏得不得了的色彩才发出亮光,似要飞天一样……所以,任何人无法阻拦拖住历史的脚步,但却有意努力驾住历史的车辕,载着自己人生的梦寐,开拓新的天地……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入耳润心,使我领悟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住自己。掩卷浮想联翩,感悟数言,权作自省自励,且与共鸣者同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