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这一生》读后感(5)

时间:2021-08-31

  人生需勤奋。季羡林先生的求学之路,学问之道,最需要的便是耐得住寂寞,下得起工夫。德国的留学经历,在季老的回忆中,用了“坐拥书城”四个字来形容。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种孤独寂静的环境,正好给了他空前绝后的读书机会,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读奠定了他日后成就的基础。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有三个条件:天资、机遇和勤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力改变。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力掌握。只有勤奋一项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我也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懈怠和自满,必须抓牢勤奋两字,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和工作者。

  人生当磨难。人的一生或多或少会遭遇一些困难,经历一些挫折。“万事如意”不过是人们相互间的美好祝愿。在困难挫折面前,人的心态不一,结果自然就不同:有人一蹶不振,心灰意冷;但也有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简单平实的话语,透出大师的那份从容。这样的人生何其坦然,何其淡雅。特别是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在工作之中偶尔也遇到些困难曲折,更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种种际遇。

  人生贵坚持。在《我这一生》这本书中,我们看到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仍笔耕不辍,著述颇多,给中国的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季羡林之子季承回忆说:“父亲通常整天在书房做研究,只有吃饭的时候出来,即使卧病在床仍每天读书写作。”大师正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完他的余生,让人尊敬。在办公室工作学习的劲头松了,工作的激情少了。如今读大师的传记,对照大师的一生,甚是汗颜———我们还远未能称“老”,即使到了可以称“老”的时候,我们应当用大师一生的经历激励自己,虚心做人,用心做事,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让书香充盈我们的人生之路,让阅读成为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