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3)

时间:2021-08-31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16.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7.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5.C

  16.B

  17.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解析】

  15.试题分析: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试题分析:B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