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精选《幽径悲剧》(2)

时间:2021-08-31

  季羡林《幽径悲剧》段落大意

  全文共1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之美。(简介幽径)

  第二部分(7—10),写藤萝之美。(描写藤萝)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之悲。(由藤萝之死引出自己的思考与反省)

  季羡林《幽径悲剧》精读评析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

  明确:悲哀至极

  2、你能说说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诉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4、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读季羡林《幽径悲剧》有感

  近段时间,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买了许久的书竟被束之高阁填充了书橱。周日的下午,终于可得空闲,于是洗净了手,靠在沙发上,静静地沉醉在大师所描绘的精神境界里。

  跟随大师自己仿佛也来到了北大燕园,徘徊于蜿蜒曲折的幽径。春天里听鸟儿应答;夏天看红荷映日、绿波潋滟,秋天赏苍松翠柏,遍山枫叶,冬天观白雪皑皑,抖擞的松柏。一切的景致在大师的笔下富有了饱满旺盛蓬勃的生机。

  此时大师笔锋一转,点出最让人留恋的还是一株古藤萝,从古藤萝隐匿于树丛中,给人们馥郁芬芳而不浓烈的着笔,写出了这株默默无闻的古树是那样让人爱怜。庆幸的是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燕园的古藤树几尽消失,而这株古藤萝却幸免于难。就在大师暗自高兴时,莫名的这株古树也被虐杀了,是在藤萝还初绽着淡紫色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时,被人悬空砍断。从此,这条给大师带来无穷快乐的幽径变成了一条永远无法释然痛苦、悲伤的地方。每次经过幽径,他仿佛都可以听到古藤的哀怨、哭泣,都是对大师心灵的一次拷问、折磨。因为藤萝已不是一棵古树,成了历史和文化的负载和见证。它的最终被砍如同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与遥远的精神回望。整个燕园目睹此树的只有大师一人,只有他一人在为这棵古树悲伤哀叹。是啊,人们要关注的事太多太多,谁又会在意一棵树的生与死。此时大师向人们呼出了“奈何,奈何!”,却只能独自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

  读罢此文,被大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生命底蕴所震撼。而文章的语言又不失雕饰,真正达到了语从口出,真情自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