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精选《二月兰》(2)

时间:2021-08-31

  季羡林散文集《二月兰》:朴实无华 娓娓动听

  闲适的周末,特别是几阵淅淅沥沥的寒雨过后,心情愉悦,正好可以读读书,效果也出奇地好。手头有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也很应景。一篇篇读下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一直以来,很喜欢季老的散文,特别是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二月兰》,更是深得我心,那些活泼灵动的文字,那些睿智达观的人生哲语,无不诠释出一个文学大家应有的风范。作为一名学者,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是他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没想到几十年下来,竟有一百五十多万字的规模。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气度,集史、识、才、情于一体,是中国当代散文的一大收获。季老虽然驾鹤西去,但他的那些文章依然是温暖动人,让人觉得季老仿佛并没有远走,他的音容笑貌还如在眼前。

  季老的散文集《二月兰》共分为四辑:第一辑除了《听雨》之外都是谈植物的,包括《神奇的丝瓜》、《夹竹桃》、《清塘荷韵》等;第二辑则是接近自传式的往事,包括《赋得永久的悔》、《学习吐火罗文》等;第三辑主要是怀念师友记,包括胡适、老舍、冯至、陈寅恪等都在追怀之列;第四辑则是漫谈式的笔记,睿智通达,已经近于杂文的样式了。可以说《二月兰》足以代表季老散文创作的整体风貌。

  季老的文章,不拿架子,不摆官腔,朴实无华,娓娓动听,其中不乏对生命的调侃和自嘲。散文《清塘荷韵》,读了许多遍还是意犹未尽,且不说别出心裁的遣词造句,单是那红荷旺盛的生命力就会令人惊叹不已,由物及人不由得让我对生命产生思考,那曲折顽强的生命过程何尝不是一种传奇人生的翻版,大约只有季老才有如此的手腕。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兴,这个比兴很大,贯穿通篇,处处写荷,然而又处处折射人性,真是灵气蔓延,浑然天成。散文《听雨》,在灵动而充满情趣的笔墨里,寄托了季老深深的人文情怀。季老的散文感情细腻饱满,情真意切,令人过目难忘,除了叨念已故的师友外,最感人的要数《赋得永久的悔》这篇怀念母亲的文字了,文章贯穿了母亲苦难的一生,严酷客观又不失温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学者对母亲永久而深深的悔意,“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真是感人肺腑,几乎使人潸然泪下了。

  而《牛棚生活》、《九十抒怀》、《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诸篇里,除了使读者了解到“文革”的残酷和人情的冷漠外,又让人看到生命的顽强不屈,和一个知识分子对未来无比的憧憬,那种在逆境中追去真理的勇气,足以令人叹服。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月兰》又是一本常读常新的散文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