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细品《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1-08-31

  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家里,苏轼是那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再苦涩的遭遇,再难言的酸辛,再激愤的心境……在他这里,都能奇妙地变做美的化身,以最美的姿态永远留于青史之中。哪怕是最平淡无味的地方,在内心芬芳的他那儿,都有风景。《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之”的佳作。区区84个字,有情节,有悬念,有美景,有情思……个中滋味,颇有深意。

  一、记叙凝练含蓄,余味无穷。

  这是随笔性质的一篇小文,语言极其简洁,以极少的文字包含了极多的内容,看似随事记录,却达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寥寥数语,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与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起因:月色如户,欣然起行。经过: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看到美丽月色,抒发心中感慨。记叙的六要素聚集了其中的五个。总共才84个字的文章,又如何不显得枯燥呢?因为他在凝练之余,味道十足。

  你看,已经是农历的十月了,初冬夜已寒,寒夜孤单,只得“解衣欲睡”了。孰料有不速之客不期而至——月色。作者大喜过望,“欣然起行”。片言只语之间,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已在笔端。如此良宵,“独乐乐”怎么可以呢?一个“念”便从欣喜进入了沉吟不语中。种种复杂的情思尽在一念之间了。思有所得,自然地“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寻”字有万种风情:那急欲找到的迫切,那非他莫属的笃定,……等到到了寺中后,居然是心有灵犀——“怀民亦未寝”。所谓知交,莫过于此。于是,从容漫步在月色之下,好美!

  全文至此,才47字。不仅记叙得眉目清秀,而且是跌宕起伏,句句韵味无穷,字字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