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整理

时间:2021-08-31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当时作者谪(zhé)居黄州已经四年),夜晚,(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看到)月光洒进房间,就愉快的起身行走。想到没有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理解性背诵】

  1.《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情此景中,作者的感慨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作者当时虽遭贬但仍乐观,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旷达心境的语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事件起因的句子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3.文中表明张怀明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的句子是“: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句子是(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作者游天承寺的原因:月色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