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背景知识(2)

时间:2021-08-3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原文与翻译链接: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门户)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动。(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