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2)

时间:2021-08-31

  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思下考以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二:

  思考题一: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问题一: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⑹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⑺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①学生思考、讨论。

  ②明确:

  第一层:(开头……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⒉精读课文

  ⑴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二: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出来?

  思考题三:文章第三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二:

  “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教师讲解:作者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兴奋喜悦和寂寞两种不同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情况。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后经人多方营救才于十二月结案出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