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实际上是用________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4分)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4分)
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