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字词注释(2)

时间:2021-08-31

  这一篇小品式的文章所表现的苏东坡的个性是十分丰富、非常自由的。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情,享受难得的欢乐。本来到了夜里,解衣欲睡了,仅仅因为月色人户,就欣然起行。不睡了,没有倦意了。兴致来了,日常生活的习惯就不在话下了。为什么呢? 因为自然景观触动了他,觉得很应该快乐一下,自己快乐就快乐吧,不够,还要找一个朋友来一起快乐,就跑到承天寺里去找朋友张怀民,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本来,此刻的月色已经足够使苏东坡兴奋了,可是没有想到张怀民那里一承天寺的天井里,月色更是精彩。

  这篇文章的精华,就在于对月色的描绘。

  首先,文本的主体是月色,但是没有直接提到月。苏东坡的笔力集中在月色的明亮,但又不提月色明亮,只说“积水空明”,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月光照着庭院,给人一种满院子都是水的感觉;而且不是一般的水,是透明的水;不是一般的透明,是透明得好像什么也没有一样。“积水”和”空明”,这两个词组结合在一起,很精炼,也很传神,给读者很多联想。这是一方面,强调的是月色的透明。

  第二方面,从透明的反面做文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柏的影子很黑,黑得像水中藤荇一样。这个暗喻的好处不但在于黑白对比,更在于,它和前面的把月光比作水,是连贯的。前面的水引出后面的藤荇。在联想上是从属衍生性的。

  这里动人的当然是自然景观。但是,整篇文章的动人又不完全是自然景观,是对自然景观的发现。文章写夜月到处都是,竹柏影子也普遍存在,但是美景要有一种心情去欣赏。这种心情,就是一-种闲适的心情。设有闲适的心情,对美景就没有感觉了。故最后一句说,天下美景甚多,之所以没有得到表现,是因为没有我这样的闲适心情。  归根到底,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闲心就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苏东坡正是以这样的闲心对待逆境的。即使在逆境中,也以平常心处之,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内心丰富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