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文学书画两重选择(2)

时间:2021-08-31

  十多年前,我从西安经宝鸡到汉中留坝县,途经张良庙,吃完午饭便到张良庙门前的村子口散步,一家小饭馆的桌子放着卷了页的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主人是位妇女,身边站着一个小男孩,怀里抱着另一个吃奶的女孩,说起贾平凹,那劲头可大啦,说贾平凹小说中那里写得好、动人,那里写得很浑、很野、很有色气。那妇女虽是开饭馆的,但看上去比都市里的评论家评说的还有力量,语言很简练,谈得很动情,谈得头头是道。

  在陕南的南郑县,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沙坪坝一位石刻家里观看石刻作品,随意中提到贾平凹三个字,石刻家欧阳先生立即从地下室拿出一联贾平凹的对联“佛貌依山古,钟声带日长”。主人讲,他通过他的朋友,费尽心思搞到了贾平凹的作品,引来十里八乡的乡亲争先观看,时时合影。他很自豪,很开心。这是文学大旗下,贾平凹书法留给人们的另一种感受。

  贾平凹的书法是自己的自由体,它是特有灵气的多产作家,而书法写得潇洒、轻松。他说,自己写自己看,就是这样写了下去,画了下来。贾平凹的《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他的小说集、书画作品,市场需求量还是在上升。无论是收藏还是观赏,人们喜欢它,就追求它。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五千年的文明有着众多领域的辉煌和灿烂的文化,一个作家的作品进入社会的各个环节是必然,容得起他人的评说,是一个作家的开阔的胸怀和风度,相信还有更多的作家像贾平凹一样,从边缘中走来,带着一种声音,带着一种梦想,走在微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