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平凹的小说艺术观念论(2)

时间:2021-08-31

二、求新变异的现代意识,开拓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贾平凹强调用丰富多维的现代意识拓展文学表现内容,在更广泛的全球背景下对时代、社会和人性内容进行反思,在这种现代意识的指导下,贾平凹的作品呈现出持续不断地精神探寻过程,因而其作品的内蕴丰富而深刻;在文学形式的探索方面,贾平凹也注重现代意识的参与,不断突破传统的文学表现方式,开拓想象空间,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求新变异是贾平凹现代意识的灵魂。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始终是在意识形态的话语下产生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力话语,它对作家的压力既是非字面的,也是字面的。——所谓字面的,是指它是一个陈述,一个关于世界、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究竟所以然的陈述,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个世界的模式和路径。因此,这样的模式和路径落实到文学中来自然就形成了一套‘政治正确’的标准,这个标准给出了什么虚构故事是允许的,什么虚构故事是不允许的;什么文学形象是应该如此这般的,什么文学形象是不应该如此这般的。透过这套‘政治正确’的标准,意识形态控制了文学的每一个细微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冲突、意象等等”。作家在这套“政治正确”标准下写作,出现审美标准的单一化倾向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强调史诗性作品,出现题材决定论倾向,缺乏诗意,缺乏现实主义精神,造成文学审美境界的单一化。贾平凹认为,真正好的小说,就是要走出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表现出自我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丰富性和独特性建立在对传统文学表现手段的改变和超越上。贾氏认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如果不关注和忧患当今中国的现实那是不可能的,但这些写现实题材和标榜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诗意,缺乏现实主义精神。面对这种情况,有着性灵意味的文学出现,接着又派生出个人私化性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上讲究而且优雅,却总是境界狭小失之小气”。在这里贾平凹主要想表达的是文学表现手法上,思路不开阔,是以想象不高,境界狭小。当然,改变这种现状,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现代意识。中国作家在八十年代初,有一大批作家将文学从和意识形态直接对话的框架中拉回来,从执着于“写什么”,转而关注“怎么写”,注重形式上的求新变异,但这种学习很快变为纯粹形式的探索,一时之间,意识流、新小说、荒诞派、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实验小说等等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创作具体过程中,文学创作成了文字的游戏,成了生硬的编排与模仿。贾也强调求新变异,“求新变异是现代意识的灵魂”。但这种求新变异在贾平凹看来,不是跟风也不是媚俗,不是文学的新生代制作的新时代的新文字和形式游戏。贾认为,文学创作和小说创作中的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文学表现的形式和手段中,需要作家将自己对人情世界的独特洞察,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魅力,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这种创造力,任何形式技巧的标新立异都无济于事。贾平凹小说的形式探索,就是在不断改变和创造中形成的。贾平凹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意象,但意象是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方式,这种形式在贾平凹的具体创作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应用。贾氏的早期创作多使用一些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白夜》中身心撕裂的精卫鸟,《废都》中古旧破烂的废都城墙上哀伤的埙音。这些人物意象和自然意象,都属于细节意象和局部意象,往往不能统摄其它意象,很难营造一种混沌淋漓的整体氛围。到了《怀念狼》,作者将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普查狼、寻找狼的故事情节直接处理成意象,从而使它成为情节意象,这样意与象的结合就更简单、直接和紧密。有人说:“《怀念狼》中所试验的‘整体象征’其实主要是‘情节象征’,三个主要人物由怀念狼到寻找狼,再到猎杀狼,最后又怀念狼,由此所形成的‘情节圈套’象征了人类无法摆脱的生存困境。”这种将意象的运用从细节到情节的变化,是贾平凹艺术表现的创造性运用。在《秦腔》中,作者直接将现实生活中的碎片连缀起来构成意象,形成意象性现实。意象既是形而下的感性的生活内容,具有意义象征的作用,同时在结构上还起粘连情节或事件的作用。这样作者所创造的意象既有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的作用,又有凝聚意义,揭示旨意的含义。意象的运用从细节到情节再到整体意象,是作者改变创新的现代意识指导艺术思维观念的变化。《废都》中人们总觉得奶牛形象很突兀,原因就在于在形式上没有达到整体赋形,《怀念狼》中人们又觉得过于抽象,也在于作者在形式探索中实与虚的关系没能够处理好,到了《秦腔》,秦腔,秦人,秦地三者生命精神融会贯通,虽隐去了情节,但是整个作品混沌鲜活,气韵贯通。徐志摩讲,“完美的形式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其实也与作者对世界对存在的本质有新的认识。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文学创作领域里的创新、突破和变化的现代意识,贾平凹才找到了“有意味的表现形式”。贾平凹在文学上的改革创新,贵在求新变异。求新,主要指艺术思维和观念上的创新意识;变异,主要指文学实践中对传统审美元素的创造性变革。贾平凹认为,真正好的作家,是要做好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结合,既要继承传统也要融合新机。在具体的表现形式的探索方面,不是一味的追逐新形式,也不是一味的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在原有的形式的限定下,去发觉新表现的可能,在旧形式内或者在旧形式的极限中开发出一片天地”。贾平凹在传统意象理论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表现空间,是传统理论现代性转换的成功尝试。不仅如此,在文体结构方面,在语言表现方面,贾氏也在尝试传统形式的现代转化,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新意识。求新变异的现代意识,促使贾平凹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中,促使贾平凹一直致力于追求更适合于自由思维,更富于原始美感,更适合于表现现代内容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