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月迹》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的:

  ⒈探索语言风格,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上相互依存的关系;

  ⒉寻找童心,归纳文章主旨,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

  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凸”、“凹”——问学生读音 (tū、āo) 意义(向外突出、向内凹陷)

  板书“贾平凹”——这是我国当代一位作家的名字,但是在这个名字中“凹”念“wā”。

  简介贾平凹名字变音的由来。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简介贾平凹。

  引出课文《月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文章主要什么内容?

  分析课题,“月迹”即“月亮的印迹、踪迹”。

  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读完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

  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

  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