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的商州情结(3)

时间:2021-08-31

  2 对商州故里山水的眷恋情怀

  商州——贾平凹的故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情结,这一切都来源于童年时代对其一生的影响,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贾平凹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商州人,商州拥有肥沃的土地供他汲取充足的养分,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更是他守护心灵的精神家园。贾平凹对商州有着独特的故里情怀,因此,他对商州的爱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也无处不在;在其创作的《商州三录》《平凹游记选》散文集中,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其创作的散文集中写出了商州的贫瘠,但是却不失美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商州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清新,一山一水都显得那么的灵秀而沉静,那里的人就像沙漠里的一掬清泉,那么的纯洁、可敬、可爱……

  20世纪70年代从贾平凹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其散文中所描绘的故乡的明月、清泉、山石及其商州的一草一木都是贾平凹心灵情感的一种寄托,贾平凹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空灵的手笔书写着自己对故乡山水及乡村生活的眷恋,这是贾平凹脑海中一种“爱”与“情”的永恒。在《商州三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一些诗集里不但对商州山水进行了描绘,还对商州的乡土民俗风情进行了详实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视觉对商州的人或物进行了传神般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商州故里的眷恋情结。

  3 对农村生活及思想变化的由衷赞美

  贾平凹的初期创作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文化还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我国农村发展更是缓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改革东风吹遍了我国的各个角落,私营经济、土地联产承包等一系列的农村改革让商州这块相对偏远却不失荒凉的土地焕发了生机。贾平凹凭借着作家独特而敏锐的文化嗅觉,用热情和欣喜的目光欣赏着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怀抱对商州故里的热情及对商州乡村农民的“爱”,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文学,对这些农村变革带来的变化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在贾平凹《抱散巢》《坐佛》《月迹》等散文集中,就显现了一些商州农民敢于冲破传统守旧思想的约束,凭借农村人固有的诚实、执着以及对大都市生活的向往,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大山,并在其他同乡嘲笑声中坚强地走了过来,成就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新时期的农民。贾平凹通过这些散文作品描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农村的变化,对当时社会大变革给农村带来的阵痛做了详尽的描述;同时,贾平凹也用激情、乐观的笔触对通过阵痛、裂变后的新农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对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物质的提高及精神文明的进步进行了由衷的赞美。   三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难以舍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