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古炉》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古炉》,贾平凹长篇小说之一,字数达64万。《古炉》这部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贾平凹少年时代的经历,带有回忆性质,读完贾平凹的《古炉》,你有什么感触?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贾平凹《古炉》读后感。

贾平凹作品《古炉》读后感

 贾平凹《古炉》读后感

  八十年代末看贾平凹的小说《浮躁》,感觉写得真好,从此关注他的文字,可九十年代看他写的《废都》,便充满了厌恶,从此很少再看他的文字。端午节去厦门,小弟却拿出一本厚厚的《古炉》让我看,并说写得不错,于是带回家来,当时正在看刘再复先生的红楼四书,直到七月初才开始拿起《古炉》细细品读,持续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全部看完。

  《古炉》开篇的“冬部”,像电影的慢镜头,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名为“古炉”的村子里,这里贫穷闭塞却山水清明,村人们保持着传统的烧瓷技术和浓郁的民风古韵,仿佛几百年来从未被扰乱过。但动荡却从1965年冬开始了,古炉村里的所有人,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各怀不同的心思,集体投入到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直到1967年春,这个山清水秀的宁静村落,演变成了一个充满猜忌、对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废墟。贾平凹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将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文-革”的历史轨迹展现在读者面前。

  《古炉》长达64万字,是贾平凹历时四年的心血之作。书中人物众多,一个村子几百号人都有名字,甚至连小猫小狗都有名字,刚开始看觉得有些杂乱。但随着故事的进展,几个主要人物便凸现出来。或许是我在农村长大的缘故,自己整个小学阶段都处于“文-革”时期,所以读这本书很多情节都感觉很熟悉,甚至书中的几个主人公(霸槽、天布、支书、水皮、蚕婆、狗尿苔、麻子黑、守灯、善人、杏开等等)我都能从自己童年的记忆中找到类似相应的人来对号入座,所以看这部小说仿佛就回到了那懵懂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