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怀念狼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怀念狼》是贾平凹上世纪末的力作,寓意颇丰,被誉为中国商州版的“猎人笔记”。 你读过这篇小说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触?

 怀念狼读后感一

  关于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其巨大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且先不说,只说说我读过此书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就足以说明它的魅力所在。

  读完《怀念狼》我首先成功地推介给我们全家人和周围的朋友们,大家竞相阅读,都觉得是本难得的好书,其妙趣横生的寓言式写法、鬼僪怪异的故事内容和感人的生动描述都会令人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垂泪深思,并有一种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强烈欲望。

  更神奇的是,在随后去各地出差时,我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深圳等城市的出租车上,仅仅把《怀念狼》的精彩片段和生动描述综合浓缩地对出租车司机宣讲一番,再加上自己煽动性的感慨,结果大出我的意料,那些平日很少有时间读书的出租车司机居然无一例外地当时就宣布停车,当天的活儿不干了,直奔新华书店去购买贾平凹的《怀念狼》,而且都表示,不读完此书是不会出车的!可以想象,连出租车司机这个很少有休闲时间读书的阶层都能被吸引到如此程度,社会其它阶层读了此书会作何反应就可想而知了。

  其他经我“煽动”立即前去购买《怀念狼》的朋友更是不胜枚举。当然,所有这些都与我口若悬河的推介、在大学外语系练就的优秀的复述故事的能力、以及对该书详细的情节惊人的记忆和对书中一些章节几乎能够倒背如流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书归正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究竟是本怎样的书,为什么我会如此热衷于向朋友们推介,以及该书是以怎样的悲情、怪异和真实而令读者感到震撼和惊讶的。

  《怀念狼》故事梗概大致如下:

  这是发生在商州的故事,商州的南部曾是野狼肆虐的地区,人和狼之间发生过惨烈的战争。我舅舅在七岁的收麦天里,被狼叼走了,从狼口中夺回来后,后脖子上留下了三个冒血的窟窿,从此怎么也消失不了疤痕。

  时过境迁,现在狼已经成了保护动物,舅舅告诉我,专员让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走遍了全商州,普查一共还存在着多少只狼。总共是15只,“我就是为狼而生的呀!”他说。

  舅舅、我和一个绰号叫烂头的人担负起了普查追踪这些狼的职责。

  在一个叫刘家坝子的小镇上,一个一头黄发的女人对舅舅说:你救过我的命。然后从怀里掏出两个桃子,放下就走了。烂头说,那不是桃,是奶包。舅舅想了起来,那应该是一只他在高坝坊救过的金丝猴。在路上,我们又听说县东十八里的黄家堡出了杀人狂,从他家的后院刨出了四十八具尸体,杀人的人是个瘫子,个头才一米五八,每每有人从门前过,就让进来喝水,然后朝人后脑用斧背一敲。杀人狂说:国家干部我不杀,年轻力壮我不杀,杀的都是老弱病残和痴呆人,我是帮政府在优化人口哩!

  在一条船上,我们听到狼叫,船夫说,有过狼抱根木头从河那边游过来,往岸上柳树枝上跳,把头挂在树杈上自杀了。舅舅喃喃自语:“狼也没对手了?”我们碰到无数怪事,有的人像狼,狼可以幻化成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动物。

  在红岩寺,老道喂养了各种小动物,其中包括狼,以后,凡是狼有病,就会到红岩寺。有只狼屁股上肿了个大包,找了上来,老道帮它放了脓血,狼将前爪跪地致谢,恍如天方夜谭。我们在红岩寺住的第四天,老道黑气上了脸,一口血喷在墙上,死了,我们流泪唱着灵歌,前几天获救的狼也赶来哭老道了。

  在雄耳川,我又看到了狼的幻像,可是村里人的恐慌使我生出了几分悲哀,同时鄙视起了他们:长时间没有了狼,他们在生存中已经变得很虚弱了。随即,爆发了人和商州最后几只狼的冲突。我和舅舅反对打狼,人群愤怒地围住了我们,一个老头扑沓下去跪在外爷的坟头上拍打,叫道:“得茂哥,你瞧见了吧,这就是你的儿子,这就是咱雄耳川的猎人,他把咱列宗列祖的脸面丢尽了!”

  舅舅在雄耳川人的羞辱之下,后背上挂着外爷的灵位,端着枪出去了,“舅舅你要去……”我顿时急起来,哭喊着:“舅舅,舅舅,你不能去,十五只狼只剩下三只啦!”一阵如雨的拳脚,我被打倒了、被捆在门前的树上。舅舅领着人们去追杀最后的三只狼了。

  我悄悄离开雄耳川,舅舅对我说:人见狼是不能不打的,这就是人.但人又不能没有了狼,这就又是人。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只有心里有狼了。我回到家中,声嘶力竭地喊:“我需要狼!”老婆立即用手捂住了我的嘴,又极快地关了门窗,不愿让外人听见.但我还是呐喊道:“可我需要狼!我需要狼!”

  《怀念狼》的故事避开了贾平凹以往的作品中以性和女人为主题的创作方式,转而将神话、民间传说、风俗、历史旧事、现实、人与动物、城市与乡村、人性与狼性的同异融合在一起,内涵非常丰富。书中抒写了对狼这种动物的怀念之情,这无疑是对当下现代文明的一种质疑、困惑和悲情叩问。小说中的狼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个体,也象征着原始强劲、刚健粗犷的生命力,作家是要重寻文学的根。小说表现了作者保护生态平衡的强烈愿望。

  从前,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致力于表现美好古朴的人情民风,因而商州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美轮美奂的。但在《怀念狼》中贾平凹则一反常态地持批判态度,理想的激情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自身的退化,文明的颓废。人已经丧失掉了人性,而有了狼性。为了生存和竞争,商州小镇的饭馆居然按食客的要求残忍地从活牛身上的指定部位现剜牛肉烹调,以取悦和争夺食客;还有那个为了钱而躲在街道拐弯处,不断地抱起亲生女儿往行进中的汽车上抛,以此讹诈钱财的丑恶老汉等等,都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的许多问题都迫使我们去深刻思考。

  贾平凹的《怀念狼》第一次真正把对商州的文化反思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忧患和预警的高度,其中蕴涵的环境伦理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赋予小说极高的思想价值。其实,“怀念狼”就是“怀念世界的平衡”和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作家以悲怆的情感给我们演奏了一曲现代社会的焦虑之歌,这无疑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索。读完《怀念狼》,无论对狼还是对人,我们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怀念狼》想象奇特,结合了中国传统意象和西方现代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神奇的世界。书中的猎人、记者、烂头在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差途中,血光之灾比比皆是,妖夭奇遇倏然丛生,怪异诡事迭出不穷……而最奇特之处在于,你看了之后一定会相信那所发生的一切不是瞎编的,而是千真万确的真事!这便是贾平凹的文笔的功底所在。

  书中有两处描写了美妇人是如何在人的眼前瞬间变为金黄色狐狸的“真实事件”,让你读后在胆颤心惊之余又不能不信。其中一段说的是:一天,我走进县委大院,忽然看到一个身材窈窕的少妇正扒在县委会议室的窗户玻璃上向里张望,我心想,县城不大,几乎所有的人都互相认识,可这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看身材还挺漂亮的。接着,我走上前去,用手拍了一下那女人的肩头,问她,你看什么呢?找人吗?只见那少妇刚一回头,忽的一下就变成了一只全身披着金黄色皮毛的大狐狸,就那么一转、一跳、一甩尾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件事说的是:在一次农贸集市上,我突然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个多年没见的邻家女孩在溜达,我赶上前去,喊她的名字,她回头对我妩媚一笑,还与我聊了一会儿,然后说有事先走了,回头再联系。可那女孩一转身就不见了,我看到的美丽背影也是那么一瞬间就变成了一只金黄色皮毛的狐狸,带着一脸狐媚的谗笑回头冲我告别,就那么销声匿迹了。哇!读到这里的感觉真是太神奇、太恐怖、也太逼真了!关键的问题是贾平凹一口咬定这两件事绝对是真的,他自己都多次遇到过的。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有名望的作家是不会无中生有、不会骗我们的!

  贾平凹在《怀念狼》中所讲的金香玉故事,就更为神奇了!故事是这样讲述的:……老道士和徒弟在深山的一个溶洞里偶然发现了一块金香玉。将石头装进麻袋背下山,他们搭了一辆当地进山拉木料的拖拉机。行至半路,老道士感到一阵恶心,就下了车呕吐了很久。开拖拉机的人很不耐烦,竟将拖拉机开走了。老道士很是生气。但没想到,拖拉机在开出两千米后,竟翻到二十米深的崖下。拖拉机上的人无一生还。老道士拣了一条命!他坚信是这块奇石拯救了他……

  贾平凹在《怀念狼》的后记中透露了他从西方美术中接受了西方的前卫观念。他说:“《怀念狼》里,我再次做我的试验,局部的意象已不为我看重了,而是直接将情节处理成意象。”在贾平凹看来,隐喻和象征最易呈现文学的意义。他正是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告诉我们:狼作为一种对人畜有伤害的动物,一直遭到捕杀。当狼越来越少时,人畜也就没有来自狼的威胁了,狼的数量不是增多而是渐渐减少。人是在与狼的争斗中成为人的,狼的消失使人陷入了慌恐、孤独、衰弱和卑劣,乃至死亡的境地。人见了狼是不能不打的,这就是人。但人又不能没有了狼,这就又是人。人是需要有对立面的。

  贾平凹把《怀念狼》写成了现代寓言,以此来回答“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形而上的问题。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而已。在这个“周行”、“复命”的循环演化中,人类虽然没有充当权威的资格,社会的发展却必须以人为导向。商州人对狼的疯狂追杀,对投放从外国引进的野狼新品种的谣传的恐惧与愤怒,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一种文化遗传。狼对人的威胁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在这个利欲熏心、物欲横流的浮躁年代,贾平凹艰苦地创作了《浮躁》、《废都》、《土门》、《怀念狼》、《高老庄》、《病象报告》等一系列震撼人心、诱人深思的作品,为现代人对人生和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综其个人素质与品性,我们不难看出,贾平凹本人始终就是个孤独的社会探索者、忠诚的灵魂追寻者和艰苦的人生体验者。

  贾平凹自己对这部《怀念狼》也有说法。他认为小说写出来了,评论家怎么评那是他们的事情。贾平凹骨子里是一个比较前卫的人。他在文学的探索上总是喜新厌旧的。他不会永远在一个巢里孵蛋,做好一个窝他就要走了。他说:“作为一个作家,我就像农民,耕地播种长了庄稼,庄稼熟了就收获,收获了又耕地播种,长了庄稼又收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怀念狼》是贾平凹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一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