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鬼才贾平凹(6)

时间:2021-08-31

  在贾平凹自己,这一段是他对之前写作的反动。80年代以前,他基本是以童稚清纯的眼光来看世界的,唯美、抒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了城,他看到了世界的、人性的阴暗面。他感受到了,自然要写。

  陕西有个十几人的评论家小组,全国有名,叫笔耕小组,82年3月,笔耕小组出面,在西北大学图书馆会议室开了一次贾平凹作品研讨会,明说研讨会就是帮助他纠正方向的!会议纪要连《人民日报》都发了,给人感觉就是贾平凹犯错误了在大批判。当时给他家人很大压力,我知道他父亲还专门赶到西安来。

  但这次批评的一个效果,就是贾平凹写出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接着又写了《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那一批作品,拍成电影叫《野山》,得了金鸡奖。

  我自己的文学观念,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反省的。三四年后,我还为那事跟他道过歉。他说:有啥么。

  李星说,贾平凹对文字、对文学的不肯随流、独自摸索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虽然那种脱胎于古汉语,又源于心灵感受的语句曾被讥为不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那种情绪性、心灵性的内倾气质弥漫了他所有的作品。

  孙见喜却认为商州系列是苦恼中的贾平凹的反抗之作,就像一个皮球被按下去会弹得更高。他的这批清新散文,比之前的“黑暗小说”更引人注目。难怪他的大学同学冯友源说:我觉得他写得最好的还是散文。

  冯友源大病初愈,在家中接待了我。

  1973年,贾平凹、冯友源在《陕西文艺》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篇作品《一双袜子》。我看到冯友源收藏的这篇少作,纸已泛黄,标题底下还有一个括弧:革命故事。这也是贾平凹这个署名的第一次。  大学时代,常有同学拿着退稿信向贾平凹扬着:你的小说发表啦。贾平凹私下反应:老子总有一天发表给你们看!

  那时候中文系的营养来自苏联文学和欧美文学,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欧亨利。他们学习怎样排布情境,设计意外。比方《圣诞节的礼物》中,男主角卖掉了怀表,女主角卖掉了长发,结尾,读者在惋惜中感受爱是个啥。

  贾平凹曾在他担任务虚院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里,正经给同学们讲过课,讲过语言,讲过闲笔,讲过张爱玲。他讲比喻:三月的春风拂面,感觉像什么?像婴儿的屁股,嫩嫩的,滑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