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奇才贾平凹(4)

时间:2021-08-31

  费秉勉先生说,艺术追求的多转移和多成效,是贾平凹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这一组歌颂农村变革现实的小说,还处于一片掌声之中,《天狗》、《黑氏》等又一组面目迥异的中篇,又引人注目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此后,鸿幅巨制的《浮躁》,特别是近年来病中创作的一大批作品,象《太白山记》、散文《笑口常开》等,其变化之快、面目之新、内涵之深,既象川剧中的变脸绝活,一眨眼一幅面孔;又如同放一阵排炮换一个地方。有的评论家对其变化,颇有跟不上把握不住的感觉。

  文学圈子里,某些人是有几分才有几分狂,才与狂适成正比。贾平凹恰恰是个反比例。朋友讲,不管他取得多大成就,事业怎样红火,硬是“胀”不起来。陕西土语里的“胀”字,含有狂、傲、疯、躁之意。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总是本本分分淡淡泊泊,把自己缩小到最小限度。不善言词,不善交际,提起抛头露面,就很怯火。现在,他是西安市文联的领导人了,那次,出席一家大剧院的院庆活动,大家要他乘坐公家的小汽车,可他还是骑着自行车去了。那辆破破烂烂的女车,是用20块钱从公安系统买的处理品,除了铃铛不响全都咣。进了会场大门,一位熟人见他那模样,就问干啥来了,他指着手中货品,羞羞涩涩说:“公家叫我来送这个……”活象个机关的通讯员。

  他端不出架势,耍不起派头。在朋友中间,还常常是大家“热闹”的对象。有一次贾平凹和几个朋友,到街上去吃饭,到饭馆门口时,他赶快抢前。朋友都很惊异,认为这顿饭他要付钱了。进了饭馆,却见他悠闲地坐在一张饭桌前,远远招呼众人:“你们快去开票,我给大家占位子。”随便什么场合,只要有人这样开个头,类似的故事,便接二连三源源不断。有老实人问平凹:“这事可当真?”他总是憨厚地一笑:“只要大家高兴,就算是当真。”有时,说到热闹处,他灵感一来,也要给自己杜撰两笔,以增笑料。

上一篇:贾平凹路不平 下一篇:贾平凹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