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平板足的贾平凹从贫困县到西安城,事业一波三折,感情一唱三叹。他说,人是惰性动物,一旦散漫就完了。这个有野心的男人,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上书房’。为着这野心,他伤痕累累。
在一个极尽工巧的时代里,贾平凹喜欢憨怂的笨拙,没有平步青云,只有呕心沥血。他的强大,来自他闯荡岁月中深不见底的痛楚。大悲,才能大慈。
改名
贾平凹这个名字独特,也有人讲,太不吉利。其实,贾平凹原名叫贾平娃。贾平凹不是在自己家里出生的,也不是在医院。当时他母亲怀过几个孩子都没成,因此认定自家宅基风水不好,等贾平凹要出生的时候,就到20里外的一个地方去生产。借住的这家人姓李,贾平凹的父亲就给他取名叫贾李平。在西北乡下,小孩名字加一个“娃”来叫很普遍,显得亲切。“平娃”就这样被叫了18年,叫得大名都没了。
上大学后,发表小说《一双袜子》的时候,他第一次用“贾平凹”这个笔名。在陕西话里,娃凹同音,玩文字的人喜欢用谐音,贾平凹也属此类。“本人自改名平凹, 改字不改音,而意境天地之别也”。一字之师,在取名上,贾平凹化腐朽为神奇,能做父亲的老师了。他在极度饥饿中,希望逃离农村,拥有知识分子的体面生活。
上城
“文革”中,父亲在教育局的学习班上被批斗,成为“历史反革命”,被开除工职。14岁的贾平凹卷起铺盖,离开了学校,回到村里做农活。公社里要修水库,大队派他到水库送信,正赶上人家开会写大标语缺人手,贾平凹刚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这样贾平凹到了水库干活,干上了文字工作,也有时间读书了。
贾平凹为改变命运绞尽脑汁,他报名参军,结果因为平板足被刷了下来。直到有一天,他被公社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到西北大学学习,走进了古都西安。
大学毕业后,学生们必须打哪儿来回哪儿去,到家乡做贡献。贾平凹上学期间就在西安一家出版社实习,因为勤劳肯干,他最终留在了出版社,也留在了西安。
1978年,贾平凹作家生涯开始。他的小说《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此,贾平凹踏上文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