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贾平凹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学习找风筝

  过渡: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不!想怎么样?去找风筝!

  ①请同学们快来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他们有没有把快乐找回来。

  师:孩子们找到了吗?他们用心找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四处寻找了半个下午,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吗?(垂头丧气)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师:同学们不要垂头丧气,会不会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赶紧去啊,说不定风筝就在那里呢!快,快!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②师:后来找到了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下面小组交流一下,如果让你们接着写,会怎么写?

  学生交流:找到了!找到了!风筝真的就落在这里!我们欢呼起来……

  没有!依然没有风筝的踪影!我们又一次大哭起来!

  师小结: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课后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描写心情的词语,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也写几个,比比谁写得最多。

板书设计

  风筝

  做风筝   憧憬希望    快活

  放风筝   快活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找风筝   哭了    垂头丧气

教学反思

  《风筝》是一篇有关贾平凹的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于最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文本。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作者如何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呢?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要在“读”上下功夫了。

  风筝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他们快乐地喊叫,从早晨到下午,情绪高涨,兴味浓厚;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无情地将风筝吹断,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线的风筝,可是努力无效,风筝倏地飞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文章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三年级的孩子品读课文,极其容易与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文章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是围绕“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来品读课文,在“是否快乐”这个问题的调控下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基于这点,把整堂课的重心都放在朗读,有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就朗读而言,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会更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