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风格

时间:2021-08-31

  贾平凹先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创作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升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贾平凹散文风格,欢迎大家阅读。

贾平凹散文风格

贾平凹散文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语言写作风格。贾平凹散文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为:平实质朴、含蓄隽永和幽默讽刺等三个方面。分述如下。

  1.质朴自然

  着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4]贾平凹选用恰当的方法技巧直接陈述, 甚至时常运用白描的手法,质朴自然,却显得情真意切。例如:(7)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是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而憾。能明灭萤火,能欢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美。(《生活一种———答友人书》)例(7)语言朴素自然,“能明灭萤火,能欢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美”,娓娓道来,集中体现了贾平凹要求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辞藻的创作个性。

  2.幽默讽刺

  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主要体现了其豁达透彻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又具有非常丰富的智慧与幽默讽刺艺术。(8)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有了闲人。闲人总是笑笑的。“喂,哥们!”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但却要表现一种风度。(《闲人》)例(8)中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务正业的闲人,此句突出地表现了“闲人”的特点,向读者揭示了闲人的缺点,具有讽刺意味,笔调辛辣。

  三.风格的形成手段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不讲究平仄音韵,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因此,散文的表达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所谓表达方式,是由“表达”和“方式”两个词合成。“表达”是动词,意为“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即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5]

  就贾平凹散文的写作方法来看,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分述如下。

  1.记叙

  记叙,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文字”进行叙述。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作的叙说和交待,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9)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儿大,使我叶有些吃惊了。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一棵小桃树》)例(9)中先说“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儿大”,然后才说“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作者有意运用倒叙的表达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造成的单调乏味。

  2.描写

  “描写”指的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贾平凹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10)心里在说:在商州的丹江,一个有月亮的渡口,一个年轻人真正懂得了渡口———它是人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上的一次短暂的停歇,但短暂的停歇是为了更快的进行新的远征。(《一个有月亮的渡口》)例(10)是心理描写,写出了在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在描写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写景抒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渗透人物的情感,正如例句中所述说的那般。

  3.议论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和“记叙”一样,议论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贾平凹在散文写作中,通常会通过对一系列现象的描写之后而进行议论,阐明自己的一些观点。(11)天下最劳心者,文人;最劳力者,农夫。劳力者给了劳心者以粮食,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不觉喟然长叹!(《夜籁》)例(11)中作者陈述了“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出议论:劳力者给了劳心者以粮食,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赞扬了农夫的辛勤和贡献的思想感情,内涵深刻,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