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贺《将进酒》之作者形象比较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有何不同?在诗作者的形象是如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白衣仙袂,挥剑把酒,仰天大笑,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细瘦通眉,骑驴觅句,焚膏继晷”,低吟“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诗经》有言:“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李白和李贺就像是金星的两种形式,一早一晚,出现在盛唐和晚唐的天际中,熠熠生辉。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诗者以诗之言抒情言志,观诗者自当以诗之言为契机,观作品之形象,探其言外之意,入于诗境之中。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和他的人一样,追求自然,任情随性,从不刻意雕琢。出语或灵感突现,妙手偶得;或情之所至,奔迸而出。 《将进酒》属于后者:想到时光如水东流不回,他大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李白终究是李白,短暂的叹息之后,自信的他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呐喊,性格所致,更是盛唐时代的强音! 酒唤醒了他,让他看到了不济的命运,黑白颠倒的社会,即便如此又如何?他是骄傲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钟鼓馔玉在他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酒也灌醉了他,抑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作为一个高士,李白自是“蝉蜕污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但作为一个文人,他始终无法摆脱怀才不遇的愤懑,面对时代赋予的悲剧,他发出了“但愿长醉不用醒”慨叹。李白终究是李白,正值情高之际怎能无酒?以裘换酒,同销万古之愁……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笙箫和鸣,但只要自己满怀豪情便可对酒长歌,不再孤单,人生得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