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探究性学习教案(2)

时间:2021-08-31

  (三)讨论与点拨 (16分钟)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请举出实例进行说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具体分析。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点击课件,面对大屏幕利用板书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3、课文小结

  诗人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自己政治不遇的悲愁与乐观自信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寄托了自己要借酒消愁,尽情欢乐的思想情怀。全诗语言如长江大河倾泻而出,充分体现了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诗人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大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诗作气势强大,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