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艺术分析(2)

时间:2021-08-31

 二、《将进酒》抒情特征

  (一)声同情

  对于诗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诗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现,在通过短小对仗句点染的基础上在节奏方面具有较多的变化。在《将进酒》当中,其中“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句子当中充满了口语色彩以及生活情绪,且在流畅、自然语言当中实现喝酒过程中愉快的气氛。而在这里,诗句突然变成的三言,并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了别样的韵味。在结尾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将诗句变为三言,则在增加诗句阅读通顺性的同时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韵味,再结合诗歌自身的内容,也充分表达出了诗人洒脱豪放以及不注重钱财的特征。通过最后一句的表现,在将整个诗歌推向新高潮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同前方良好呼应,在以豪情实现哀愁凸显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整个诗歌中心以及主题的深化,不仅是诗人豪放潇洒性情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诗歌的点睛之笔。此外,诗歌在格律以及声调方面也同诗本身情调具有十分协调的特征,较好的实现诗人诗歌豪放以及豁达特征的表达。

  (二)抒情方式

  在诗歌抒情当中,其所使用的修辞方式即作者在抒情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方式。在抒情话语当中,可以使用的修辞方式有较多,如对比同夸张、象征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将进酒》当中,李白对夸张的修辞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以此更好的实现其豪迈诗情的表现。在开头位置,其描写到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具有十分壮观的特征。在诗歌中,其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黄河奔流当中所具有的磅礴气势,给人一种大气、豁达的感觉。而对于高堂明镜的描写,则感叹人生衰老的悲哀怅惘,同样通过夸张手法的应用实现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悲痛。“会须一饮三百杯”当中的“三百杯”同样是虚指,通过巨额数字的描写,李白对喝酒当中的豪迈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在诗歌最后,“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描写更是一种夸张,不仅是对愁绪的时空长度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愁“之长,同时也表明一壶美酒就能够浇灭这万古之愁,更是体现出了诗人潇洒、豪迈的性情。同时,诗歌当中对于陈王,即曹植的描写,则表明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情绪。在该典故中,曹植通过《名都篇》的描写表现出一个贵族青年无所事事姿态,仅仅通过饮酒为乐消遣岁月。对于该中描写,实际上描写的就是诗人自己,以此抒发其不受重用的怅惘情绪。

  (三)抒情角色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角色是诗人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在诗歌当中,主要的抒情角色根据其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以作者第一人称出现,在作品当中,“我”即表示诗人自身;第二种,即作者在整篇文章中为一个叙事者,在故事讲述当中,或者以托人的方式抒情,或者以代人的方式抒情;第三种即作者为一个叙事者,在针对一个事件实施讲述的过程中表达情感。在《将进酒》当中,诗人以酒消愁,回首往事,还没有取得功业,但人生却已经发出了短促的悲叹。而对该种悲叹来说,其却并不是凄凄惨惨,而是具有豪迈、慷慨的特征。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方式表达表示了对未来的向往,在表达出自身怀才不遇的同时表现出了自身渴望用世的思想。在诗句当中,“我”即表示诗人自身,诗人在对自我价值具有充分自信以及肯定特征的同时实现其慷慨激昂以及资信精神的表达。而在诗歌当中对丹丘生以及岑夫子的劝酒词,更是体现出了作者的豪迈精神,即要同好友沉醉在酣畅痛饮的情况下实现人生快意的享受。此时此刻,诗人已经同诗歌当中的“我”融为一体,在直接实现内心生活表现的基础上实现狂放豪迈性格以及旷达人生态度的表现。三、结束语

  《将进酒》作为我国著名的诗歌,自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分析意义。在上文中,我们对李白《将进酒》的艺术分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作为具有浓厚文学意义的作品,该作品还有更多方面值的我们去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