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