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2)

时间:2021-08-3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归纳本文的景物特点和闲情雅趣。 

难点:正确看待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及消极避世的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从关于西湖的诗句背诵中导入本节。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

导语: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展示相关的幻灯,引导明确作者及隐居的处世态度。                           (用时5分钟)

背诵诗句,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相关的资料明确相关的常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布置自读课文,划出其中生词。展示相关的幻灯,组织明确重点词的读音。

崇祯 ( zhēn)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毡(zhān)  更(gèng)有此人,组织朗读(个读与齐读),点拨朗读的停顿 

自读课文,划出生词,结合课下注释明确词语的读音,个读、齐读课文。                          (用时5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  重点引导探究文中的写景句。

组织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点拨其发言,引导归纳雪景的特点:静谧,奇丽;                               点拨其白描(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的手法,明确其与一般描写的不同之处:                              不加渲染,只照实来写。               类比:《秋思》马致远 。

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归纳雪景的特点;                 点拨其白描的手法,明确其与一般描写的不同之处。             (用时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体会雪的情趣。体会白描的手法的好处。

四、导入话题。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可谓是个“痴人”。                              主人公的“痴”表现在哪里?             布置学生合作阅读课文,找出其“知己之乐、醉情自然”的表现,结合课下注释明确文中重点词语及语句的含义。(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客此、长堤一痕)

明确话题,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注释说说含义。                 归纳文中重点词语。            (用时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培养阅读探究的能力。

五、 引导学生探究。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评学生的自由发言,引导明确其痴情的背后隐藏的感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引导学生批判的看待这种隐居的情怀--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

学生探究其中的感情,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其值得吸取的地方。(用时3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与批判看待问题的能力。体会作者于赏雪中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及遗世独立的情怀。

 

六 、课堂小结。 

 

本文中写景的特色。                         布置课下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3、搜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

 

明确本节课下的作业。 

 

 

 

 

 复习巩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语段点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白:________。

毳衣:________。                     ④湖中得更有此人:________。

下船:________。                     ⑥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训练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给加粗字注音。

(    ) 夕(    ) 苏(    ) 罗(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歌为风(    )      ②始其浓媚(    )

艳冶极矣(    )      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最后一句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