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及讨论(8)

时间:2021-08-31

  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钟珏(来宾市七中):创建个性化的课堂

  听了王丽波老师上的《湖心亭看雪》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学会坚守自己的东西。如今语文改革之风“肆虐”课堂,我们难免会“随风而行”,容易失去方向。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沐浴改革之风的同时,自己要明白自己要革新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而不能一味地去颠覆自己原有的所以东西。

  王丽波老师的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法。虽没有什么新颖的形式,但教师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知识、精彩的教学语言。向我们展现一节有个性化的课堂。其实,课堂教学正是教师个性化的彰显,如果你有于丹的深厚博学,你不妨上一节评书式的课。如果你有汪涵的机智幽默,你不妨上一节娱乐式的课。只要学生喜闻乐听,就达到目的了。教育需要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教师是不错的,但我们难以做到,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一个完美教师的追求,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创建一个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周春玉:《湖心亭看雪》的提升空间

  王丽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在我们每个学员的心中激起了涟漪。

  要找到这堂课的提升空间,首先还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张岱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种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不是简单的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的变迁所造成的,而是一种精神家园的失落。这种难言之隐所产生的情感通过第三世界——“雪”来表现出来。

  其次,我觉得课堂设计时可以以“痴”为抓手,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架设桥梁。“痴的表现——痴的原因”。学生阅读文本找出表现,教师以李煜的词“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等为学生铺垫台阶,让学生了解张岱内心的情怀。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辅助问题“为什么晚上看雪,不想见人?”“为什么景物如此清绝?”“为什么于客居于此的金陵人能成为知己?”也就迎刃而解了。对文本的挖掘就不再搁浅了。  “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求索。

  [知识拓展]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